麥志強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平洲第四初級中學)
我在最初信息學奧賽教學中,采用了常規教學法進行教學,結果事倍功半,學生學得吃力,老師教得辛苦,沒有獲過獎,學生沒有興趣,最終以失敗告終,于是我加強反思,改進教學方法,進行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探索,首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養成積極學習的習慣;其次,利用分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最后,利用課堂和課外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探索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讓學校在信息學方面從最初的一片空白到今年的區信息學先進單位。
信息學奧賽的內容深奧,范圍寬廣,側重于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目的是選拔人才。基于這些特點,信息學培訓如果采用傳統的滿堂灌輸式教學,必定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從近年來在小學、初中的信息學奧賽教學實踐中,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
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和“學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我所教的學生可以分為入門、基礎、提高三個層次:入門層次的是三四年級學生,以學習編程語言為主,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基礎層次的是五六年級的學生,主要學習編程語言的提高和少部分算法,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式教學;提高層次的學生是初中學生,主要學習算法和數據結構,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式和自主學習式教學。
學習能力就是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并非是學到什么東西,有了這樣的方法與技巧,學到知識后,就形成專業知識;學到如何執行的方法與技巧,就形成執行能力。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我從以下三方面談談學習能力的培養:
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當堂講授、當堂訓練、當堂過關的教學模式上,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體現在精心的準備上,體現在簡而精、通俗易懂的語言上,體現在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形象化的演示上,體現在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的敏銳的目光上,體現在耐心的巡視指導上,體現在及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當堂訓練的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直處于主動狀態,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學生更愿學、樂學,學習效率更高。
我主要在分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小組學習分為同年級分組學習和高低年級分組學習。
在入門層次學生的教學中,由于人數較多,不能進行逐一指導,于是我把學得比較好的學生選為組長,每個組長帶兩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兩個組員分別坐在組長的左右兩邊,方便進行指導,組長做完任務后可以指導組員,這樣這些優生就不會在做完任務后無所事事,并且學得稍慢的學生可以得到及時指導,從而不會拖后腿,實現不讓任何一位學生掉隊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在基礎和提高層次學生的教學中,由于講授時間有限,不能完成全部講授,于是我把高低年級學生進行分組學習,通常的做法是:先指定一個學習內容,讓學過的學生給沒學過的學生進行輔導,六年級的學生教五年級的學生,初二的學生教初一的學生,剛開始經常教得不好,于是我鼓勵學生既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也要有“樂于奉獻”的精神,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學效果慢慢地體現出來。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會挑選出一些沒有教過的新內容,發給他們先自學,然后輪流讓學生講授,如有講錯的再讓其他學生糾正。這樣既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學奧賽的考查范圍相當寬廣,知識點很多,僅靠課堂的輔導是不夠的,于是我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多搜索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多到信息學測評網站去做題和交流,可以拜到很多一題之師;多看別人的程序和解題報告。這樣不斷積累,課外自主學習也有不少收獲,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增強。
總之,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探索中,讓學生既可以學到知識,培養了能力,又在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更重要的是,養成了積極主動、合作、自主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終生受益。
[1]王忠厚.小組合作學習法在信息學奧賽輔導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0(09).
[2]江堅.當興趣來敲門:談中學信息技術興趣小組輔導策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