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芬
(山西省汾陽市第五高級中學)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不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首要表現,也是學生其他學習能力的基本保障,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認知興趣。一個沒有學習興趣的人,是不可能擁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和學習信心的。因此,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做到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渴望,從而讓學生產生想要學習的積極情感,使其樂于參與到歷史學習中。
1.巧設導語,激發興趣。一個好的“開場白”可以極大地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主動去探求。導入法很多,如多媒體導入、故事導入、問題導入、情景導入、辯論導入等等。
2.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疑和解疑的活動,把學生逐步引入一個別有洞天的境地,讓學生在平凡的教材中見“奇”,從而讓學生對枯燥的歷史知識產生興趣。
3.課堂延伸,培養興趣。歷史知識極其豐富,僅靠課堂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所以應重視課外的延伸,如組織學生參加歷史課外活動,組織專題講座等等,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管“教”,更要管“學”,只有讓學生學會了學,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1.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自主學習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歷史最基本的能力,更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應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獲得提升。
2.善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把握好討論的契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合作交流中,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增強學生的思維創新。
總之,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較強的獨立意識,其綜合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這就為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