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西鐵中學)
在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采取的是教師教、演示,學生練的模式,可是,教師留給學生“練”的時間很短,嚴重不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也不利于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認識到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性,要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構建出“以生為本”的信息技術課程。
小組學習模式是課改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中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而在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時,信息素養、動手操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例如:在教學“Powerpoint”時,為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為了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模仿某學科老師的PPT進行自主操作,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并鼓勵學生要在自己制作的課件中盡可能多地包含Powerpoint中的知識點,進而在確保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同時,也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動手操作是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技術性較強學科常用的一種方式,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操作中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在親身操作體驗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養。因此,作為新時期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給學生搭建自主操作的平臺,以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
例如:在教學“Word文檔的編輯”時,我選擇了自主動手操作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建立一個Word文檔,并復制粘貼一部分文字,之后,對菜單欄、工具欄中的相關工具進行自行操作,這樣一來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了解基本的Word文檔編輯的知識,二來學生的自主操作對學生運用能力的提高也起著密切的聯系。
總之,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有效地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而促使學生在自主操作、主動求知中認識到信息技術學科的存在價值,進而也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李永鑫.淺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小學電教:下,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