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興忠
(甘肅省華亭縣職教中心)
近年來,職業學校普遍處于學生招不進留不住的艱難境地。職業教育擔負著為社會“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的專門人才”,職業學校的招生問題,應該引起每個職教工作者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乃至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關注。為此,根據我縣職業學校的招生情況,以及一些個案研究,結合2015 年的招生情況分析職業學校招生難的原因和解決對策分析如下。
(1)對當今社會就業的認識出現誤區,是職中招生難的根源之一。許多家長受長期以來端“鐵飯碗”才是就業這種陳舊思想的影響,認為讀書上大學才是讓子女跳出“龍(農)門”的主要途徑,所以只要孩子讀書成績稍好的家長,想方設法也要圓孩子的升學夢,這不但能“光宗耀祖”,還能從事“吃皇糧”的職業。
(2)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出現誤區,是我縣職校招生難的根源之二。廣大農村,特別是邊遠山區的農民,對職業教育法的了解是空白。對“國家實行勞動者就業前或者上崗前接受必要的職業教育的制度”,認為是職業學校為了生存,為了掙錢。所以在他們看來,孩子本不應讀職高,讀職高是迫不得已。孩子終身都不應接受職業教育,即使就讀于職高也是為了把孩子年齡混大,有人替他們管教孩子而已。更有甚者認為,接受職業教育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1)家境貧窮,難以支付孩子上學的費用,是我縣職校招生難的根源之三。華亭縣是經濟較好縣,幾年前政府已經宣布脫貧了,但實際上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家庭沒有擺脫貧困,根本就沒有錢送孩子上學,即使學校所收學費全免了,仍有不少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2)打工經商熱潮的負面影響,這是我縣職校招生難和學生流失嚴重的根源之四。近年來,一浪高過一浪的經商熱潮對職業學校來說,是一種良機,也是一種挑戰。特別是家長們聽說某某打工仔寄回來一張匯單,見到經商者賺取的一沓沓鈔票,眼熱心急的家長們于是讓自己的孩子初中畢業甚至未畢業就加入打工掙錢的大軍,他們認為讀職校是“即耗費錢財,又耗費時間”。山區農民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產生了一種新的“讀書無用論”,它不僅阻礙了山區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農村“普九”的順利實施。
(1)教育管理不力,這是我縣職校招生難的根源之五。本地的、外地的、國辦的和私立的各類職業學校,都眼盯著應屆畢業生,展開一輪又一輪的生源爭奪大戰。為了爭奪生源,不少學校往往忽視招生質量,不管年齡大小,不管表現好壞,也不管成績高低,只要來校交錢,一律照收不誤。這就造成一些初中甚至小學未畢業的,或當為混日子的學生乘機混入學校。
(2)辦學理念陳舊,這是我縣職校招生難的根源之六。職業學校,仍然以普通中學的辦學理念來指導職業學校的辦學,以普通中學的教學模式進行職高的教學,沒有職教特色,不是根據社會市場的需求培養技能型人才,而是以升學為目的,將職高生關在教室里暢游題海。
(1)建立保障機制和扶貧助學機制。學生入學前向家長送達由鄉(鎮)政府蓋章的《義務教育通知書》;學生入學時由鄉(鎮)政府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簽訂《保學合同書》;學生輟學時向家長送達由鄉(鎮)政府蓋章的《限期復學通知書》;家長不送學生返校時送達《處罰決定書》。建立設立義務教育扶貧助學專項資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組織城區優質學校對口支援農村薄弱學校活動;組織城區中小學生把節省下來的零錢、教材、文具等,捐贈給農村貧困學生,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同時對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給予減免學雜費,幫助和鼓勵學生完成學業,使扶貧助學活動經常化、制度化。
(2)完善學籍的管理制度。加強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籍管理,建立健全學籍管理的兩級報表和輟學學生的情況報告制度,認真履行學生轉出轉入休學手續,防止學生輟學。建立小學升初中交接制度,避免小學升初中過程中出現學生輟學現象,充分保證初中的入學率。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學籍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保證學籍管理的嚴肅性。
(3)建立實施“綠色證書”機制和“普九”復查機制。。要積極開展“綠色證書”教育,為農村初中學生拓寬立業、創業之路。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嚴格按“普九”標準每年進行一次復查工作,把控制農村初中輟學作為復查的重點問題之一,實事求是地面對農村初中學生輟學,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把輟學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1)大力建設農村初中教育實踐基地。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多個高標準的農村教育實踐培訓基地,培養農村致富能手,年創上萬元以上。基地對當地農民開放,這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農村初中辦學模式改革拓展了廣闊的空間。
(2)大力推進農村的職業教育。農村職業教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突破口。要把農村職教的陣地放在鄉鎮初中,與鄉鎮初中簽訂合同,保證沒有上普高的學生都能順利進入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