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濤 李銀梅
(湖北省紅安縣職教中心)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win7+office2010),主編是周南岳老師。該教材的選材原汁原味,內容的編排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與辦公室的工作流程緊密相連,既提高了運用計算機辦公的能力,又融入了對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因此將它選定為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基礎必修課教材。
本節課出自該教材第四章第5 節,學生在學習了第四章前4節的內容后,有了Word 應用基礎,圖文混合排版這節內容綜合應用了整章的知識。
學生已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掌握了如何設置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頁面格式。在本節課中,將通過情境創設進一步探究學習。因此,我將這次課設計成為一節圖文混合排版的專業實訓課。
將實訓室變成工作室,既學習計算機操作,又體驗職場。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提升為崗前培訓。
授課對象為計算機專業一年級學生。文化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
在我校準企業化的管理模式下,學生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依托與富士施樂和東風本田校企合作關系,給學生提供了學、做結合的實習機會,讓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內容就是工作的內容的職教特點。
根據我對學生了解,將他們的學習態度劃分為四類:自主型(積極思考有創意,態度很認真),機械型(按部就班,不善于靈活應對)、被動型(在老師的督促下被動學習,依賴他人的監督和指導),厭學型(不愛學習,懶散)。
異質分組分為6 組,每組4 人。同質不同組,以確保組內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完成學習任務,組外相互競爭,揚長避短,達到三維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我確定了本課的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會插入和編輯圖片、文本框、藝術字等對象,熟練運用Word 軟件進行文檔版面設計。
【能力目標】
會應用Word 的圖文混排制作簡單的宣傳單、賀卡、報紙等;提高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選擇了“支架式教學策略”做支撐,運用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讓學生沿著“支架”逐步攀升,在踮起腳尖摘“桃子”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欲、滿足成就感。
我采用的是任務驅動法“教”,讓學生用合作學習法“學”,用情景教學法“教”,用體驗式學習法“學”的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做”中“學”,“做”中“教”。
【教學重點】定為:掌握插入和編輯文本框、圖片、藝術字的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定為:圖文混合排版版式設計。
綜上所述,這節課是以Word 圖文混排為主線的專業實訓課,把實訓室當成工作室,為學生營造較真實的場景,既學習圖文混排知識,又體驗職場。以期把傳統的計算機實訓課堂教學提升為對報社員工的崗前培訓。
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學過程。我將90 分鐘的教學內容劃分為6 個部分。
按照預先設計,學生課前到網絡學習平臺下載資料。介紹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
接下來,我用幾張報紙的截圖導入新課,讓學生一起來觀看精美的報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設計了兩個學習任務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任務一】
讓學生在組內進行合作學習,在課本中找出插入和編輯圖片、文本框、藝術字、圖形的方法。
教師再通過伽卡電子教室網絡教學軟件教師端講解插入和編輯圖片、文本框、藝術字、圖形的方法。
【任務二】
圖文混排制作報紙,我首先要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講解報紙整體版面設計要領,輔助學習;提供網絡平臺供學生下載素材,與企業專家交流,看微課視頻自主學習
按照之前的異質分組,每組4 名同學分角色扮演版面設計員、材料收集員、校對改錯員和成果展示員。有趣的是,每一組自主型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版面設計員,機械型學生選擇了校對改錯員,被動型學生選擇了材料收集員,厭學型學生則選擇的是成果展示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把握了學習的主動性,踮起腳尖便摘到了桃子,整個課堂洋溢的是滿滿的成就感。
接下來是評價反饋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本組員工自評,組間互評,教師對各組進行階段學習小結,要正面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評價學習成果,并為優秀小組和員工頒獎。
對照任務書的要求:完成圖文混排作業6,鞏固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
【板書設計】
最后是板書設計,板書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用以提供指導和參考。
在本節課上,學生異質分組,人人積極參與,各層次的學生都有很大收獲。能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提供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微課,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于一體。但是,評價時,課堂氣氛過于活躍,此階段對時間的控制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