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晨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級中學)
1.知識方面:認識互補品、替代品等基礎概念;了解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商品價格變動前后供求關系的變化。
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正確消費的能力,為學生以后參與更廣泛的經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3.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潛能,以適應更加激烈的社會競爭。
價格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1.以生活實例導入新課
最近幾年,價格是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和價格有關,下面同學們先看一段視頻。播放《5 月CPI 變化分析視頻》。
老師:大家知道什么是CPI 嗎?CPI 數據的變化會引發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請問價格會無限下降或者無限升高嗎?
學生:不會,價格和商品的價值有關,而且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只會圍繞商品的價值上下波動,不會出現無限下降或者無限升高。
老師:在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價格變動的原因,那么這節課我們來講價格變動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2.聯系生活,推進新課
老師:同學們說一下商場什么時候人多?
學生:打折的時候。
老師:演示一張超市搶購的圖片,大家對這種現象肯定十分熟悉,根據這張圖片,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經濟學法則?
學生:商品價格降低時,會引發很多人購買,商品價格升高時,購買商品商品的人數就會減少。
老師:是否可以有更加貼近生活的例子?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一樣嗎?
PPT 演示:大米和冰箱比較;冰箱降價,全家買冰箱;不同商品對價格變動反應程度不一樣。
PPT 演示:豬肉價格上漲,人們會作出怎樣的反映:吃雞;如果一種商品價格上升,人們減少對這種商品的需求,轉而對另一種商品進行消費。商品和商品之間存在一種替補的關系,如果雞肉漲價,人們也會轉向對豬肉進行消費。
PPT 演示:汽油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對汽車銷售行業有何影響?兩種商品共同滿足人們的需求,如果其中一個商品價格一直上升,對于另一個商品來說,其需求量也會相應的減少。商品之間存在一種互補的關系。
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在生活中和父母一起購物的感受,以及父母在生活中如何購買商品的,然后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和學生分享。大家討論哪個學生的分享最精明。
老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價格變動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列出這節課的主干知識。
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目的:讓學生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提高課堂參與意識。)
老師:布置一下我們今天的作業,大家結合生活寫一篇“我和物價”的小作文或者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寫一篇感悟。(目的:讓學生自己選擇作業,體現學生的不同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五、教學反思
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生活現象引入課堂,加強課堂教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加強合作意識。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少數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討論時,只聽取其他同學的看法,不發表自己的任何建議,為此,老師需要加強課堂觀察,更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討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還存在少數同學過多關注PPT 演示圖片,懶于思考。為此,老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布置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