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琴
(西安鐵路高級技工學校)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好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教幾十個不同的學生,只有做到了如何因材,才能更好地施教。所以,“因材”既是施教的前提,更是施教的關鍵。但在技工教育中,課堂上經常是教師一個人自彈自唱獨角戲,學生茫然無所事,根本沒有學到應有的技工知識。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工作經驗,我認為技工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有以下幾個方面要注意:
1.技工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往往初中畢業后入學,基礎知識不牢固,并且有較強烈的厭學情緒,學習的意愿不強。這樣的學生往往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對學習成績沒有追求,長期以來形成了厭學、叛逆的心理。很多學生上學就成了混日子,所以逃課曠課的事情時有發生。作為一名老師,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只有首先改善學生的學習心態,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習。
作為教師,如果不鼓勵學生學習,放任學生墮落下去,那么學生本就孱弱的文化課將繼續滑向無底的深淵。另外,學校新開設的技能課程,由于學生沒有學習意愿,學習基礎較差,學生并不能接受新知識。這對將來的學生就業就不會有幫助。因此教師如果想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學生的心理。教師在教授知識前,一定要跟學生建立起感情,了解學生厭學的原因,對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耐心與鼓勵;對于厭學的學生,要找到學生的關注點,提高其學習的意愿。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一顆博愛的心,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以及親切和藹的態度,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利用融洽的師生關系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了解學生的困難,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
2.教師在教學中要留意學生的不同特點,做到有針對性。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整體基礎相對薄弱,所以教師更要找準學生的優點,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兼顧教學計劃,也要顧及學生的基本面,保證難易適度,才能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由于學生之間各自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的差異,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教學過程中就容易造成有些學生覺得簡單,而有些學生覺得困難。因此,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既要重視效率也要兼顧公平,解決教學中的困難。比如老師在留作業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部署兩部分,一部分內容是根據教學內容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另外一部分做附加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
這樣不僅能保證學生的基礎知識鞏固,還能讓有能力的學生提高拓展,對于基礎差一點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多鼓勵;對于厭學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多提高其學習興趣;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分散的學生,要隨時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
1.學習是一個知識咀嚼吸收的過程。“填鴨式”教育只能讓本就脆弱的課堂環境更加雪上加霜。因此老師應該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接受知識,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老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學習,知識并沒有那么困難,學習也能有樂趣。作為技工學校,課堂內容更多的是可以具體操作的內容,相比于傳統知識,更加直觀。但是學生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因此教師一定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課堂氣氛,動手環節一定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切實操作,在講理論的同時,一定將實踐和理論結合,這樣馬上學完就能實際操作,有利于知識的吸收。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教學效果。
比如介紹車床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時,按部就班的講解會使學生昏昏欲睡,效果特別差。如果教師通過圖片或實物展示,一邊介紹一邊讓學生參與其中并且能多動手,教學的直觀性、可懂性都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這樣教學,學生知識不準確的地方可以馬上暴露出來,有問題的學生也可以即向老師提問。這樣不僅夯實了學生的知識,保證了學習質量,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實踐操作水平,并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新事物,學生更多時候是充滿好奇的,但是如果教學不得法,還會扼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這樣不僅學生的基礎知識沒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技校的專業知識也沒有得到吸收,那么畢業之后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極為不利。所以,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多培養學生思考的精神,多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還要多與學生談話,而不是批評。教師只有多培養學生的學習意愿,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教師也要根據自己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中注重討論和質疑,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多參與課堂討論,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比如小組之間的討論,可以給學生發表自己觀點提供機會;讓每個學生自己操作一下,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學生之間分享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鼓勵;在課堂后教師要多幫學生進行總結,把容易出現的問題準備好。
比如在講數控基礎課時,先演示一個復雜零件實物,讓學生觀看其數控加工過程,然后看零件圖,分析其加工工藝,并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自己動手對零件加工的熱情;也可以先分組讓學生加工,再討論總結最優方案。教學方法的變換讓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效果也非常好。因材施教也就蘊含其中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家近年來對技工教育特別重視,作為一名技校老師,為了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級技工人才,需要我們一線的教師進行更多更好的探討與實踐。
[1]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毛治平.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能力構建與專業發展[M].重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