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華 龍潔珍 廖廣婧 趙月飛 蔡 典 溫鴻源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所謂微課程(Microlecture),指的是利用建構主義原理方法而形成的實際的教學內容,它具有時間短、內容多、效果好等優點,主要用于學生網絡在線學習或者是下載后實現移動學習。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微課程以視頻教學為主要載體,通過教師對教材中某個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展示相關的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從而實現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對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學來說,重要的手段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臨床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學習并使用所學知識。微課程的出現為這一手段的實現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傳統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學,絕大部分教學都是靠教師用抽象的文字解說,可以利用的視頻資源也很有限。通過微課程的設計,將傳統的和枯燥的內容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聲音等展現給學生,創新了康復治療技術教學內容的課堂呈現。
康復治療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技術,該專業學生除了要掌握理論知識外,還要有嫻熟的操作能力,而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處于被動的一方,在“灌輸—記憶”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動性被壓制,失去了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有抵觸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將微課程引入康復治療技術教學中,不僅創新了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將傳統的、枯燥的內容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聲音等展現給學生。微課程的在線功能,使學生課前預習得以實現;在這個移動工具寸步不離的信息時代,微課程的移動學習功能,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讓學生參與微課程的制作,訓練學生臨床思維及思維的嚴密性、處理問題的能力及表達能力等,使學生實現主動參與,體現自我。這就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效果。
從人的記憶規律來講,生動形象的事物能直接刺激人的視聽感官,增強記憶效果,比起單純依靠抽象的文字及簡單的重復說教,生動形象的事物的記憶效果要更好。微課程將簡單枯燥的康復治療技術的基礎知識、操作,采用一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刺激,我們可以在微課程中,創造一種學習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具體的知識,同時能夠體會到康復治療技術的具體使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筆者將《康復評定學》中步態評定這一章節采用PPT 式進行微課程設計。PPT 式的微課程比較接近真實授課的講授方式,它與平常老師利用多媒體投影PPT 授課的方式很類似。這種微課程一般是錄制老師講課的聲音作為背景音頻,主要屏幕顯示的是相關內容的PPT 幻燈片,最后轉換為視頻形式傳播。
按照這一章節的內容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吩咐每組同學通過組內合作將所分到的內容制作成視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自主學習課本的理論知識,更要理解知識并將理論知識轉換成操作來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利用微課程對學生所制作視頻加以點評,指出優點及不足之處,并一次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通過反復地接觸這些知識,要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最后完善本章節的微課程,供學生反復學習。在此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根據臨床經驗,將本專業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歸納總結,有針對性地制成微視頻,通過微課程的在線及移動功能提供給學生,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康復醫學是以改善殘病患者的能力障礙,提高殘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使其能夠回歸社會、生活及工作崗位為目的,這就決定了作為一名康復治療師,將面臨不同病種的病人,從長遠發展,康復治療師需掌握全面的醫學知識;運用微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可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將某些典型疾病的發病,疾病發展、評定、診斷及治療,甚至是出院康復,制成微課程,使學生對疾病有整體的認識,并將自己所學相關專業知識橫向聯系起來,形成嚴密的臨床思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作為一名康復治療師的使命感,增加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探究欲渴望。
總之,充分地利用微課程的優勢,結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中引入微課程,將枯燥的專業內容轉換成形象、生動的微課程展現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可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實現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高效教學。
吳玉祥.論高中語文微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