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偉
(甘肅省甘南藏族綜合專業學校)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業已步入快車道發展。但受到歷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仍然緩慢;辦學規模、實訓設備、職普比例、學生就業等方面遠落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發展現狀令人擔憂。
少數民族學生的家長大都把子女接受教育定位于追求高學歷和高收入的科研、公務管理人才的目標上。家長通常不支持子女上職業學校,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也存在心理壓力,總覺得低人一等。社會上也存在職業學校就是差生去的地方的偏見思想。其次,職業學校的學生多為農牧民子弟,屬家庭困難群體,客觀上亦難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第三,職業教育的市場化特征日益凸顯。在新形勢下,受高校擴招的影響,中職招生一度遭遇寒,加之近幾年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在經費投入、師資調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有所弱化,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更是江河日下。
隨著我國初中學齡高峰期的到來,國內許多職業院校為追求辦學利潤的最大化,大肆降低學生準入條件。有的民辦職校甚至采取公開散發虛假招生簡章,以高額回扣雇用招生人員為其招生的不正當手段,惡性搶奪生源。一些根本不具備辦學資質的虛擬學校也常打著正規院校的招牌,高額“購買生源”。在這種情勢下,民族地區的職業學校每每面臨“門可羅雀”的窘境。
根據調查,在沿海發達地區職技校學生的文化素質只相當于初中畢業的30%。而現行中職教材是按略低于普通高中的學業水平設計的。民族地區實行“雙語授課”,使用“五省協編”教材。學生進入中職學校,首先需要從“雙語”到“普通話”,從“協編”到“統編”的全方位轉換。加上基礎薄弱,教學中就難免形成學生學不進去、繼而厭學的窘境。此外,職校生大多紀律性比較差,違紀現象時有發生,給學校管理增加了難度。
盡管各級政府愈來愈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努力從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但由于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財政總量不足,只能保證正常的經費。職業教育無法列入專項支持項目,而對于急需籌措資金修建或擴大的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各學校基本上處于“不饑不飽”的狀態,骨干專業建設只能是藍圖,根本無法實施。
上述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生源素質低下、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現實情況。這種狀況一方面挫傷了廣大農牧民子女接受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亟須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也制約了民族地區和全國一道步入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因此,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辦人民滿意的職業學校是各級領導和政府值得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