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太原市財政金融學校)
每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會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從而形成的脾氣、秉性各不相同,性格也千差萬別。反應到班集體中,有的學生熱情奔放,有的則沉默寡言,有的遇事鎮定自如,有的則顧慮重重……我們班主任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只有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走近每一個學生,才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給予他們最有用的幫助。
去年九月份,我又一次帶上了中專一年級新生。為了盡快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學生,與學生談心成了我教學工作之余的全部內容。我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了解了班內大部分同學的個性特征。例如:我們班有個同學叫閻×。她脾氣古怪,喜歡獨來獨往,與其他同學很難相處。開學剛一個月,便和同宿舍同學出現了“關系危機”。為了使她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適應集體生活,我在班里專門召開了與友誼相關的主題班會。通過這次的班會,讓來自全省不同地區的每一個學生都珍惜來之不易的同學情。與此同時我又幾次與她談心,解決她的思想障礙。不僅如此,我又與她的家長通過電話進行了溝通,結合學校和家庭雙方的力量對其進行開明、教育。如今的閻×性格有了很大的轉變,已被大多數同學所接受。她也學會了如何關心同學,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對于班內紀律渙散、成績較差的同學,我也不能聽之任之。用一些強硬的手段將其“降服”也不是好辦法。學生表面聽話,實際我行我素。我覺得: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以及他們形成現狀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我班還有一個男生,他時常和別人打架,有時會主動去打同學。一次,他被政教處老師帶到我辦公室。據政教處老師說他又在操場欺負人。政教處老師走了之后,我讓他坐下,問:“你有什么要說的?”憑我的感覺,這個男生對我沒有多大的信任感。因此,聽完我的話之后他看了我一眼,怒氣沖沖地說了一句:“沒什么好說的!”然后不屑地把頭偏向一邊。從他的話和表情中,我感到他可能誤解了我的意思。可能理解為質問,認為我是在批評他。于是,我平靜而略帶溫和地追問了一句:“也許你打人是有你的道理的,不妨說出來。”聽了我這話,他把頭轉過來,似乎有些吃驚地看著我。我繼續說:“是的,我真心想聽聽你的解釋。”
他火山爆發一般開始發泄了。我說他是“發泄”,一點兒也不夸張。當時他的語速很快且說了很多很多。不僅把事件經過描述了一遍,還有對自己的辯解(當然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更有對老師(包括我)的抱怨……比如:“我欺負過一次同學,結果以后凡是我和別人打架都是我不對,都是我在欺負別人。你們老師就是這樣對我有偏見。”我一直很冷靜地聽他在說,但是我在不斷地反思與自責。那次和他的談心相當成功。他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我的教育,我也真誠坦蕩地接受了他的批評。從那次談心之后我和他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嚴格地說,是從我的“傾聽”——開始的。
案例中,我通過了解學生的情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解決了不少學生的思想問題。這說明,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級,才能更有效地、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的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班風的形成。
結合以上案例和班主任工作實際,班主任如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呢?
1.通過研究學生檔案初步了解學生
作為一個新班班主任,面對一個個新鮮的面孔,怎樣才能快速了解學生呢?最有效的突破口,就是查看每一名學生的檔案材料,結合學生的學籍表對學生的過去進行深入了解,初步掌握學生的基本身體狀況、品德表現、家庭情況以及學生成績等,為今后進一步了解學生打好基礎。
2.經常進行課外活動,深入了解學生
每一位班主任都應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班主任要積極投身于活動中,和學生一起做跳舞、跳繩、踢毽子,與學生分享課外活動的樂趣。通過活動,班主任可以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學生的脾氣性格、興趣愛好以及人際關系等等,這樣既能發現學生身上的缺點,也會看到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
3.深入學生內部全面了解學生
通過交朋友,相互來往,讓班主任了解學生,同時也讓學生了解班主任。在交往中,班主任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其中傾聽就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真實心聲。班主任應該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的話語,傾聽學生的心聲,傾聽學生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班主任學會了傾聽,就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就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他們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訴你,求得老師的關懷和尊重,求得老師的寬容和理解,求得老師的幫助和理解。
4.經常家訪,進一步全面了解學生
學生在家中的生活習性,在學校一般很難被老師發現,只有到學生家里和家長溝通,進行實際調查,才能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過程,是教育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過程。選擇合理的了解方法,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情感關系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導致與學生關系的緊張,更談不上教育好學生了。
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去教育人,那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這充分說明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和前提。
崔學武.潤物細無聲:淺談班主任工作的科學性與藝術性[J].東方青年·教師,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