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忠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石港中學)
初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的英語教師,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師。解決好這一問題,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促進英語教育新常態下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至關重要。如何縮短初中、小學英語教學磨合期,盡快實現兩者“無縫對接”應該是中小學英語教師共同研究的課題。
新課程背景下的義務教育英語教材3A到9B的編排體系體現了小學、初中一貫制原則,而目前學制體系并未發生多大變革,與課程改革并不完全匹配,這不能不說是初中、小學教學容易脫節的原因之一。不過,我們可以設法打通兩者溝通的渠道,開展系列校際交流活動。如,初、小互派教師“支教”;集體備課、同課異構、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施教區內外、城鄉六、七年級學生英語學習互動聯誼等等。我們可以組織初中、小學教師圍繞六、七年級兩個學段同一話題的不同文本進行同課異構,如,“運動”話題,可以把義教譯林版初中英語7A,Unit2的Reading“Myfavouritefootball player”與義教譯林版小學英語6B,Unit2“Moreexercise”進行組合;“節日”話題,又可把義教譯林版初中英語7A,Unit5“Let’s celebrate”跟義教譯林版小學英語6A,Unit6“Holidays”組合,每個組合均由六、七年級教師分別進行同課異構研討,執教公開課,讓大家互相體驗、反思、總結、改進,探討影響初、小教學結合度的因素及提升融合度的策略,努力提高目標達成度。
對六、七年級教材邊緣性知識點及能力等的要求,要把握好度,該拓展延伸的不拓展延伸,教學達不到應有的目標,肯定不行;不該拓展延伸的拓展延伸了,勢必造成結合處的重疊,給學生帶來課業負擔和精神壓力,削弱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浪費寶貴時間,這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很難達成。所以,我們必須明確新課標,把握新要求,吃透新教材,理清脈絡,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減負增效。如,festival,dressup等詞或詞組,在義教譯林版小學英語6A的Unit6中出現,只要求會讀,聽得懂,并能在口頭練習中運用,而在義教譯林版初中英語7A的Unit5中,festival,dressup則成為“四會”新詞匯。如果兩個學段要求把握不準,無論我們怎樣處理這些詞匯,都會造成本段前文所述的后果。
時下,教育界正在狠批幼兒教育小學化,其實,小學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成人化也早該狠批并予以糾正。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決定了小學教學應多采用直觀法、聽說法、動作反應教學法等,圖片、模仿、繞口令、英文歌、游戲等成為常用教學手段,寓教于樂,特色鮮明。特別是到了小學六年級,老師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及邏輯思維形成的趨勢,適當引導學生進行筆頭訓練及語言點、語法歸納,做好感知語言材料向理解語言材料的助推工作,但要避免“初中化”。初中階段在教學方法上力戒“成人化”,初中教學應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語境為依托、語言為載體,以科學的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起始階段,我們在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方法的同時要在教學中遴選并融合小學部分教學法,使學生“保持小學學習英語的好奇心、興趣、愛好”,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如,在小學階段therebe句型給學生引發出許多有趣的話題,在教學義教譯林版初中英語8A,Unit6“Birdwatching”時,我們可以巧用這一學生嫻熟的句型導出生詞,引發新的相關話題。T:Aretheremanygiantpandasinthe world?S:No,therearenotmany.Therearefew.順勢導出rare,學生憑借熟悉的giantpandas現狀,聯系上下文語境,rare詞的含義恍然大悟。就課堂教學而言,無論初中還是小學,“限時講授、合作探究、踴躍展示”應是我們共同遵循的原則。
總之,就初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本人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有益探索,以上只不過是本人“一孔之見”。其實,只要我們教師多做有心人,關注有關研究成果,勤于思考,敢于實踐,勇于探索,初中、小學英語教學一定會達到“無縫對接”的境界!
逯萍.如何讓小學英語教學更精彩[J].學周刊,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