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林
(青海省海北州職業技術學校)
德育是傳統思想政治課的一部分,其實德育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應該滲透在基本教學中,甚至師生的交流中。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群體,從年齡段來說,還處于品質、意志力、情感形成期;從其教育性質講,很快就要進入工作狀態,所以,不論是基本品德培育還是職業素養培育都是十分必要而緊迫的,關系到工作后的基本素養和工作效率,所以,教師要利用多種途徑,千方百計滲透德育,保證學生的品德教育基礎。
1.入門教育是基礎。如何讓一個年輕人經過短時間學習、培訓就能勝任護理工作,入門是必要的一個關口,這里,教師的指導意義非凡,具體說,思想的引導更為重要。很多學生是懵懂中進入這個專業的,并不清楚其內涵和具體工作狀態。教師要從專業主旨和從業素養兩方面做教育,讓學生先了解這個專業,進而愛上這個專業,慢慢接觸,精于這個專業。
2.專業情感教育。干一行,愛一行。教師如何讓學生達到這個境界?讓學生了解這個行業的歷史發展,當前現狀是最好的,通過具體人物的故事講述激勵學生投入這個行業的積極性,通過成功的事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獲得成功的渴望。
3.用傳統文化熏陶學生的人文情感。護理專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專業,除了專業知識,更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愛心,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烈的救死扶傷、關愛病人的欲望。在這方面,很多學生是有一定基礎的,但也需要教師科學的指導、適時的點撥。其實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讓學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博愛,是很好的途徑。利用中國傳統經典故事,以聽報告,閱讀、觀看相關書籍、視頻等方式,也可以利用學校櫥窗、板報來進行感染宣傳。
4.見習感受,真實觸動。在見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滲透德育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的敬業精神,從而逐步建立起他們人文關懷的情感。
中職護理專業的德育教育更要注重情感因素,要注意,不能用過分的理論知識去做德育素材,而應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真摯交流,心身體會,逐步滲透,才能達到最佳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