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國華
(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校)
在眾多學生中,能夠讓老師最先認識的要么是最優秀的學生,要么是行為習慣急需養成和提高的學生,15 班的小偉同學(化名)就屬于后一種情況。他高高的個子,健碩的體魄,平時他的言行不規范,有時候還有臟話脫口而出,作為他的老師我很頭疼;聽到他說臟話,我就厲聲呵斥;看到他不右側通行、與他人瘋鬧,我就大聲責備,扣分,告訴班主任,慢慢的我們的關系越來越僵化。我開始反思工作方法,教育的最佳效果是“潤物細無聲”,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和所有的同齡孩子一樣,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打籃球。
一天中午,食堂就餐時間已結束,看管最后一批學生下樓時,竟看到他與兩個學生晃晃蕩蕩上樓,滿頭大汗,說說笑笑,有了前面的了解,見此情景,我并沒有馬上批評他,等他走到我面前的時候,我拍拍他的肩膀,笑著問他:“孩子,貪玩了吧,都12 點了,食堂的菜已涼,吃了對胃不好,尤其是你們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來,紀老師幫你去問問食堂的阿姨還有沒有熱的了,你們先去洗手,一會兒到打飯的窗口找我,他的眼神中有驚訝、有喜悅、有愧疚。“真是一個好的開始”,我默默地想。當他們洗手回來時,我已經把熱乎乎的飯菜端到餐桌上了,“你們慢慢吃,老師先走了!”這一刻,我知道說什么都是多余的。下午第六節下課回來,辦公桌上竟然放著一瓶礦泉水,下面是一張小紙條,“紀老師,謝謝你。——經常惹您生氣的小偉。”輕輕打開這瓶水,品一口,真甜。我知道,一顆種子已經種在了他心中,我需要靜靜地等待。
過了幾天,歷史重演,我下樓碰到了他,這次是他一人上樓吃飯,看到我他掉頭就跑,跑到離我有一段距離的時候還回頭望望我,我的心不禁一顫,追他回來吃飯是不可能了,從食堂出來,我沒有回辦公室,而是直接去了超市,買了面包、火腿腸和牛奶,到班級找到他,看到我他非常內疚,“紀老師,對不起,我又犯錯了。”我仍然是沒有責備他,而是把他帶到五樓的備課室,把準備的好吃的給他,“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中午不吃飯怎么能行呢?你在這兒慢慢吃,我去檢查,吃完回班吧。”我清晰地看到了他的眼中有顆顆晶瑩滑落,拍拍他的肩膀,給他一個微笑。走出備課室,一抹微笑掠過心田,花兒已經發芽了,因為雨露的滋潤,花兒已經開始靜靜綻放。
在教育的道路上,這些需要關懷的孩子不正如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中的百合花嗎,他們都想“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為師者呢,則要不斷積累教育經驗,關注學生成長,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實踐“體驗教育”!有時候也需要靜待花開。用師者的教育智慧和人生經驗引導學生找尋正確的人生道路。讓他們在花一樣的青春歲月里,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放飛自己的夢想,收獲成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