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惠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有所疑,才會學有所思、有所得,才會產生興趣,形成動力。課堂提問是我們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由復習所學內容引導進入新課,在新授過程中及一堂課結束后延伸到下一次將進行的新課內容,都會應用到提問教學。筆者從事多年電工基礎教學,下面我將以電工基礎中復雜電路這一章節中支路電流法為例,談談我是如何應用提問進行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電工基礎》復雜電路這一章進行到第二節支路電流法時,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老師提問:(板書——復雜電路)復雜電路中有幾條支路,幾個節點?
學生回答:3條,2個(學生上黑板標出2 個節點)。
老師提問:能寫出節點電路方程式嗎?
學生:能。(學生上黑板寫出)
老師提問:有幾個回路,幾個網孔?
學生回答:3個,2個。
老師提問:能寫出3個回路的電壓方程式嗎?
學生回答:能。(寫出來)
老師提問:兩個節點電流方程式中,是不是只要寫出一個來?
學生通過比較,得出結論:是的,只要一個。
老師提問:3個回路電壓方程式,是不是也只要寫兩個,另一個可以從這兩個中推導出來?
學生通過演算得出,只要寫2個就行了。
老師提問:如果已知電路中E1,E2,R1,R2,R3的值,能不能求3條回路的電路?
學生思考,老師提示引導,學生慢慢地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經過大家的努力,最后得到只要選1個節點電流方程式、2個回路電壓方程式,3個方程式聯立求解就能得出支路電流的值。
此時,老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出支路電流法的內容,教學自然過渡到新授章節了。
課堂開始的教學是引導學生進入新的內容的學習,在進入新內容學習之前,先針對上一課堂教學的內容而設置問題,對問題進行小結,然后導入新課,一下子就能激發出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從而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新授開始后,學生先閱讀支路電流法的定義,明確支路電流法定義的內容,教師繼續采用上面的電路進行教學,找出2個節點,列出2個節點電流方程式,畫出3個回路,寫出3個回路電壓方程式。然后根據定義,列出1個節點電流方程式、2個回路方程式,聯立求解,通過計算得出各支路電流。課堂新授時繼續采取提問設疑進行教學。
老師:剛才我們說,只要取一個節點電流方程和兩個回路方程就可以求解各支路的電流,那根據支路電流法的定義,同學們,你能看出我是取哪兩個回路電壓方程式來求解的嗎?
學生:列出的是2個回路方程式,好像可以任意的,但似乎有繁簡之分。
老師:從定義內容看是可以任意取2個回路方程式,但我為什么要采取獨立回路方程式?
學生:可能是找獨立回路比較簡單。
老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電路。
老師列出其他的回路電路,通過比較,驗證獨立回路電壓方程比一般的回路方程簡單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錯。
為加強鞏固,教師通過小黑板把已準備好的課堂練習題拿出來練習。老師巡視輔導發現學生練習中的問題,解決之。當學生基本上完成時,課堂教學也已經進入了尾聲,這時老師又可以發問了。
課堂練習階段,學生已經完成了求解,老師請2個學生上黑板,把他們自己所做的練習在黑板上板書出來,此時,教師又可以提問了。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判斷,他們做得對嗎?如果有錯,在哪里,如何改進?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老師進行點評,最后得到完美答案。
此時,臨近新課內容結束,下課的鈴聲快接近了,教師可以進行小結提問。
老師:通過這一堂課學習,我們可以總結出用支路電流法求解支路的步驟嗎?
學生:能。
老師:能不能具體小結解支路電流法的過程?
學生:能。
老師:有哪幾步呢?
學生通過思考,小結出方法及解題步驟,老師及時進行表揚及鼓勵。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下一節內容的其他方法,老師可以再次提問。
老師:我們今天學了支路電流法求解支路電流,那有沒有其他方法呢?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在求解支路電流的道路上,還有其他方法。下節課,我們將學習疊加定理,通過它也能解決復雜電路的計算,學生預先學習。這樣,通過提問,自然過渡到下次新課的知識了。
從上述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提問設疑分別在新課教學前、新課進行中、新課內容結束時進行提問。一堂有效率的課,就需要有效的提問,而有效的提問,就需要我們在提問設疑教學中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提問時如果一次提問的數量多,記憶時也會出現混亂,回答也不容易抓到重點,因此一次提問,問題的數量最好一次只問一個,最多不要超過2個。
在設問時,問題的難度也要適中,如果問題的難度太大,學生回答不出來,課堂容易冷場,也易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畏難情緒,對教學的積極性有打擊。因此提問時,問題的難度要有個梯度,通過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教學的目的容易達到。
提問不能搞突然襲擊,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在恰當的時機提出來,有利于老師教、學生學。
提問教學,貫穿了整個課堂教學。任何一堂教學中,教學中總會出現提問,老師合理運用提問進行教學,做到有效提問,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活躍起來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