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培
(吉林省大安市職教中心)
中職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我校機電、數控、電工電子、機加等專業都開設了物理課。職高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貪玩、厭學情緒較為普遍,有的學生初中物理基礎就很差,認為物理難學,毫無興趣可言,上課不聽講,看閑書、玩手機、睡覺,課后不寫作業……另外,職校物理教學也存在著學生和老師不夠重視、教材陳舊、教法單一等諸多問題。
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專業需求、就業去向,適當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降低難度,增強實用性,專業課用不上的一些知識可以不講。例如,電氣專業對勻速直線運動、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沒有要求,這部分內容可以不講。教師要善于啟發和引導,教學內容要有吸引力,也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要充分利用掛圖、多媒體教學等輔助平臺,力求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直觀的認知環境,貼近生活,師生互動,拓展知識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進一步補充實踐性教學內容,以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對知識的探索和追求,好奇是興趣和探索的起步。在教學時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可以用提問、懸念演示、創設問題情境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每節課我都會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尋求答案,如為什么煮熟的雞蛋放在涼水里泡一會兒容易剝皮?近視眼鏡和老花鏡有什么區別?在學習“電學”一章時,學生對蚯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進行了探究:當給它加1.5 伏電壓時,蚯蚓迅速分泌黏液,奮力掙扎,從瓶內跳出瓶外;當給它加上3 伏電壓時,蚯蚓被電為兩截。給學生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以及物理學的發展對人類的巨大推動作用。如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對懸掛在教堂的銅吊燈的擺動產生了極大興趣,從而發現了擺的等時性;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為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日子,冒著生命危險,利用風箏將上帝之火請下凡,由此發明了避雷針……生活中發明創造的故事不勝枚舉,今天,人類所有令人驚嘆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核電站、因特網、克隆羊、航天技術,都是建立在科學家對生活瑣事的研究基礎上的。對于與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物理學來說,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激發了潛能,培養了興趣。
現代教學觀認為,物理課堂教學應該是“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找,是非讓學生辨,異同讓學生比,好壞讓學生評”的放手式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現代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激發潛能,培養興趣,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例如,講完“電學”一章后,讓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裝飾自己的房間,讓他們自己組裝收音機,自制彈簧秤……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只要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物理就在身邊。物理源于生活,基于實驗,取材方便,比如,用塑料尺做摩擦起電實驗;用氣球做力的形變效應實驗。有學生測量“2.4 V,0.5 A”的小燈泡功率,并研究其發光情況時,不滿足于給燈泡加上2.4 V 電壓,不斷加大燈泡兩端電壓,直至電壓高達9 V 燈絲燒斷,才停止探究。不僅在課堂上要多做實驗,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也是利用所學知識做一些小發明、小創造,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潛能。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驗證物理定律,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克服畏難情緒,增強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了科學意識,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了科學的思維方式,讓物理課變得生動有趣。
物理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生,物理教學的發展逐漸與多媒體技術聯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的素材、順暢的教學程序,有利于促進物理課堂教學的進步。為了讓學生多接觸生產實際,我常把課堂設在實習工廠,讓學生直接接觸生產車間,讓學生明白,只有把理論知識學好,才能學好專業課,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教學效果,變被動為主動,使物理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我不斷嘗試探索新的教法、新的課型,增設了“物理知識競賽”“物理實驗比賽”,并適當地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使學生由“厭學”變成了“樂學”,學生進步都很大,因為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實踐證明,學生很喜歡上這樣的課,我會繼續探索,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使物理課更加生動有趣。
[1]汪軍清.打造生動有趣的物理課堂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2(12).
[2]傅志民.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15(0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