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霞
(昌吉學院)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教育事業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大數據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在高校教育評價、課堂教學、教育模式等各個方面。課堂教學是高校教育中最為有效的教育途徑,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高效課堂教學發展趨勢,值得廣大教育者重點關注研究,這可以加強大數據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學質量。
大數據主要指在高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下,所呈現的巨量數據信息以及隨之而產生的相關處理技術。大數據具有龐大的數據量,涉及的數據類型多種多樣,數據價值的密度相對較低,并且對數據的時效性要求較高。其技術能夠將復雜信息中有價值的數據篩選出來,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其廣泛運用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將會推動新技術的快速發展。
高校的學科發展越來越復雜,尤其是交叉學科,需要教師不僅能夠掌握本學科的相關知識,還要時刻關注其他學科的發展動態,并不斷學習相關聯的學科知識。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教師能夠通過多重技術手段獲取需要的信息數據,并利用信息的共享性,不斷挖掘學科前沿信息,預測其發展動態,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大數據技術,利用與教學內容相符的視頻等資源,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理論知識。或是利用大數據技術演示具有危險性的實驗,避免危險實驗對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并利用回放功能加深學生印象,使學生既避免了實驗的危險性,又提升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為學校減少了一筆昂貴的實驗經費。
很多學校的學生課堂行為都會被攝像系統記錄,大數據時代的技術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等進行整理分析,使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育過程具有計劃性,教師與學生通常是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活動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會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依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日常行為進行整理分析,教師可以充分了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學習時間、學習方式、理論實踐方法等,進而對課堂教學的方法、內容和時間進行相應調整。大數據技術還可以預測學生思想、行為的發展傾向,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有效預防。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課堂教學,將會增加預測性判斷,提升教師的教育主動權,約束學生行為,提高學習效果,培養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綜合型人才。
大數據時代,高校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需要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來適應數據支持的決策文化。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對課堂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是教師專業性和教學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師對教育數據的分析能力,也逐漸成為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需要在復雜的數據中,找到與學生相關聯的、有價值的信息,并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其數據分析能力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在高校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數據分析能力,已成為高校課堂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
為了應對這一趨勢,高校應適應市場需求,轉變傳統觀念,增加開設數據分析課程,積極培養專業性強并且數據分析能力高的復合型教師人才。
大數據技術能夠將學生在互聯網上留下的所有信息進行總結,對學生過去的行為數據進行分析,教師可以通過分析結果,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行為特點等進行了解,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確學生的差異性,適當調整課堂教學的內容、方式及時間安排,對學生因材施教。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教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以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高校課堂教學也將趨于個性化教育發展,更加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社會上各個領域都產生了一定影響,高校課堂教學也深受大數據時代的影響,開始廣泛運用大數據技術,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增加預測性判斷、提高教師數據分析能力、個性化教育已經成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廣大教育工作者應更加深入研究,加強大數據時代高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推動高校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
[1]張超.淺談大數據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化工,2015(02):97-99.
[2]喻長志.大數據時代教育的可能轉向[J].江淮論壇,2013(04):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