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燕
(陜西師范大學 寶雞教育學院)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考試是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方式之一, 是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因此,我們對于考試結果反映的試卷情況, 有必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為命題者、教師和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 下面,將從試卷的總體評價、質量評價、答卷評價和建議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試卷的總體特點可從以下方面闡述:
(1)試題是否依據課標和考試大綱、是否體現課程理念,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導向作用
(2)知識點是否覆蓋全面,是否突出對核心內容的考查
(3)分析對實驗考查和化學用語考查的比例,能否體現化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科思想,為學生參加進一步深造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試題所選材料是否貼近生活和生產實際、試題設置是否具有較強的情境性
(5)試題是否突出對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
(1)題型結構分析
試卷的題型結構,主要取決于考試的性質和相應的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的要求。 因此, 我們評價試卷題型結構的合理性,是判斷試卷題型結構是否符合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
(2)能力層次結構分析
試卷能力層次是依據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確定的,不同性質的考試,能力層次的要求和結構有所不同,如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能力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識記、理解、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層次,高考能力層次依次為了解、理解、綜合應用。 因此在試卷能力層次的評價中,需要分析試題的能力層次和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的一致性。
(1)測驗分數的分布狀態
我們對測驗分數初步整理,以橫坐標表示分數,縱坐標表示頻數(每個分數段所含分數的次數),制作學生成績次數分布曲線,根據正態分布、正偏態分布、負偏態分布、雙峰形分布、平坡形分布和陡峭形分布六種分數分布狀態,可以判斷出不同難度試題所占的大概比例。
(2)平均分
根據平均分的數值,可以直接判斷試題的平均難度。 平均分過高或過低, 說明試題容易或過難, 不適應被測學生的實際水平;只有當平均分值與預期吻合或相當接近時,測量目的才有可能實現,這樣試題質量才可能符合測試目的的要求。
(3)標準差
利用標準差數據對試題質量做出初步評價時,主要看學生測驗分數的離散情況是否與學生學習成績的實際分布一致。 如果測驗分數的標準差小,說明分數分布相對集中,被測群體的整體情況較好;相反,說明分數分布相對離散,被測群體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
信度是指測得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穩定性越大,意味著測評結果越可靠。 信度通常以兩次測評結果的相關系數來表示。相關系數為1,表明測評工具如試卷完全可靠;相關系數為0,則表明該試卷完全不可靠。 一般來說,要求信度在0.7 以上。
效度是一個測試能夠測出它所要測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即測試結果與測試目標的符合程度。 在評價化學試卷時,分析試題,制作雙向細目表,分析試題考查內容代表課程標準、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的程度,判斷試題的內容效度。
我們對試題逐題分析時,主要從解答分析和考查意圖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達到對每道試題的全面了解,為后面提出建議奠定堅實的基礎。
試題的答卷評價主要從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根據試卷抽樣統計數據及答題情況, 分別制作關于題型、平均分、標準偏差、難度和信度的統計數據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答題情況統計表,以對學生的答卷情況進行評價。
我們通過對試卷的定量統計與定性分析,一方面對該課程教與學的效果進行分析和判斷,發現“ 教”與“ 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對試卷質量做出科學鑒定和總結,檢測試卷能否真正達到考核的目的。 進而提出改進教學、命題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命題和教學質量。
對試題好的方面(如科學性、生活性、開放性),建議繼續保持,對于不好的方面(難度、區分度、效度),建議加強。
依據試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教學建議,供教師和教育部門參考,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1)教學內容的深廣度;(2)主干知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3)實驗教學;(4)化學用語的教學;(5)教學方法等。
根據學生的答卷情況以及試題的命題方向,對學生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和命題的方向,以促進學生準確把握學習和備考方向,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學生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答題格式、學習習慣、STSE中的化學問題和心理素質等。
[ 1]周青.化學教育測量與評價[ M].科學出版社,2006.
[ 2]郭正義.2011年高考新課標理綜化學試題總體評價及逐題分析[ J].中學生數理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