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陽 王 永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石油大學)
自文學翻譯產生伊始,人們便比較重視翻譯過程中譯者的信任”,對其中蘊含的主體性進行了忽視。但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在20 世紀上半葉,語言學形式的翻譯受到了各個層面翻譯學理論的重視并對其進行研究與構建,將其主觀的狀態進行了釋放,由此將其引入了文學翻譯中,但這種內外雙重矛盾的局限,使其發展陷入一定的困境。在20 世紀中葉后,文學翻譯開始出現了主體轉移的情況,將其重心放入了各項翻譯活動,而逐漸拋棄了翻譯中的語言問題,即逐漸開始注重翻譯中的認知語言學。為了使認知語言學的譯者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認識與發展,本文將對此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我國對翻譯主體性的研究源自20 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將西方的闡釋學各項理論作為研究翻譯主體性的有力分析工具。中國翻譯界內所有知名學者進行討論得出了一定的結論,將譯者主體的地位與其定位的問題進行了集中,即研究譯者主體性首先需要確定誰是譯者主體。國內對翻譯主體性研究比較著名的學者代表有袁莉、穆雷、呂俊、趙彥春、陳大亮等。其研究中對翻譯主體性的發展軌跡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并且從最初的譯者主體發展到對主體性的確立,同時對作者、譯者以及讀者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進行了研究。后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翻譯主體性的研究經歷了語言至文化,再至人的悄然轉變,真正做到了本體至主體,也可以說由一元轉為多元的巨大變化,將翻譯主體性研究中新舊研究模式進行了生動的展現。
我國著名的學者王寅曾發表過相關的研究,其認為認知語言學應該將體驗哲學作為其發展的基礎,并且,人類的語言并不應該是獨立的系統,需要通過感知而獲取相應的語言信息。人類的語言也不應該是獨立存在的系統,應該屬于人類認知能力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王寅的觀點將語言中的現實與認知進行了一定的融合,其認為語言應該是人類對其生存的世界進行客觀體驗的一種表現。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翻譯主體性強調了翻譯主體的認知以及體驗,其重視的應該是作者、讀者、譯者三者之間的關系,而不應該是單一的個體。另外,認知語言學應該在翻譯中追求解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和諧性。譯者主體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離不開認知語言學,一方面需要認知語言學對其進行的翻譯活動產生認知與體驗結果的決定,另一方面需要認知語言學對其翻譯的認知主體產生一定的制約。簡而言之,便是認知語言學能夠約束譯者主體在翻譯中“創而有度”,在遵循作者創作的基礎上進行有度的“任意發揮”。
另外,翻譯者應該與創作者一樣,在翻譯的過程中投入一定的熱情與激情,必須能夠理解翻譯作品的情感,由此方能將自身的認知能力與翻譯作品相互融合,使得創作與翻譯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在譯者主體本質方面,經過多方研究證明,其中存在“隱身”和“顯身”兩面性。在認知語言學的基礎上,不能將其結構主義形式完全進行彰顯,但是能夠辯證地理解二者之間存在的矛盾與統一性質。
首先,就翻譯作品的創作者而言,本文通過翻譯進行再現,能夠賦予其一定的創新與更深層次的內涵,但是其真正所表達的含義應該由創作者和翻譯者進行最大限度的思想融合。著名學者伽達默爾認為,人并不能夠在完全不知情或者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便進行事物的理解與詮釋。只要進行理解或者詮釋,必定會摻雜個人的主觀思想。一方面,表現為譯者在進行翻譯時會受到原文本的創作限制,另一方面,表現為文本在翻譯中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質,翻譯者在翻譯時可以根據“人”“本”“現實”之間存在的互動關系進行恰當的領悟與改善,但是最終必須遵循原文本的內涵。
其次,譯者主體應該最終成為翻譯者自我風格再現的依托。在翻譯表達過程中,翻譯者需要將其所理解的內容轉化為最終的譯文,可以視該過程為創作的過程。但是認知語言學,在認知、概念、推理與意義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創造性的同時,也需要翻譯者具有一定的受動性,即需要將創造性與受動性進行完美的結合,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展現自身的風格。在該過程中,不同的語言文化環境對不同的翻譯者會產生認知環境變化的影響,由此使得譯者主體的“隱”或者“顯”并不能夠順利確定。另外,翻譯者的身份比較復雜,包含內外兩個方面,內應該是指翻譯者的內心、審美觀點以及認知差異等,外應該是指翻譯者的社會實踐。在翻譯的過程中,無論是譯者主體的“隱”或者“顯”,均主要由翻譯者的“內”而決定。
綜上所述,基于認知語言學的譯者主體性研究中,譯者主體性主要由翻譯者的“內”決定。在其翻譯的過程中,認知語言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得翻譯者并不能僅僅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隨心所欲的翻譯,而是在掌握一定翻譯度、對創作者思想進行恰當的融合、對作品原文進行充分理解的情況下,融入自身的情感表達、思維模式以及翻譯方法等,使得最終的翻譯作品能夠在保持原有內涵的情況下進行創新,使其意義更加豐富,更加別具一格。
[1]余甜甜.生態翻譯學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解讀[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4,17(S2):109-112.
[2]程福干.譯者主體性和主體間性之“生態對話”構想[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14(05):64-68.
[3]蔣華.基于認知語言學翻譯觀的語篇翻譯分析與譯者主體性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8(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