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磊
節后用工荒一直是一個制造型企業很尷尬而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春節過后,用工荒又如期而至。也有很多人認為,由于“劉易斯拐點”的臨近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用工出現區域性與結構性短缺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如果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那就有必要留住外來務工人員的心,解決其深層次需求。
那么這些企業通常都祭出哪些法寶呢?讓我們來看看:其一,漲工資。這是一個最原始、最簡單,卻也往往最有效的辦法。其二,發紅包。不是手機微信上的發紅包,是真實的發紅包。很多老板喜歡節后才發上一年的紅包,這樣可以吊人的胃口,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人員流失。當然對于鐵心要走的,那么至少老板的紅包就省了。其三,宿舍裝WiFi。這年頭還有多少人不用手機上網啊,所以宿舍安裝WiFi也是個十足的噱頭。不過對于安裝WiFi,許多年輕員工表示歡迎,年齡稍大的則說對自己用處不大,還不如漲點工資……
各種方法不一而足,不一一例舉。實在沒有辦法的,就只好求助江東父老了,找點親戚朋友或是老鄉來救救急。
不過最近聽別人說起一個話題,特別有趣:一群服務業的老板過年后在一起聊天,話題肯定是互相打聽,大家的生意怎么樣,諸如此類話題。一位老板說今年的服務業沒有出現什么用工荒,往年這個時候,員工回來的能有80%就不錯了,而今年正月十五剛過,就回來95%了。其他人也隨聲附和,這一兩年經濟大環境的確不好,工作也不好找,所以員工流失率少了很多。一位餐飲業的老板說,現在服務業的用工成本低于制造業,在餐館里打工的人比在工廠里上班的人掙得要少很多。跟餐館里的服務員一打才知道,他們說在城市中心地帶上班,雖然掙得少點,但可以接觸更多的人,意味著更多的機會,那么掙得少點也是值得的。
2015年,是一個整體經濟、大環境快速變化的時代,也是人的心態發生快速變化的時代,所以很多事情,很多以前年似再所難免、勢在必然的事情也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