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審計部 鄒東方
內部控制自執行以來在規范企業管理、防范經營風險和提高經營效率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由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礎相對較為薄弱,內部控制在建設及執行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企業新建內部控制手冊和企業原有制度匯編內容不統一。我國內部控制建設起步相對較晚,此前規范企業內部管理的依據基本都是企業的制度匯編。當內控建設要求下達后,很多企業倉促啟動內部控制建設,內控制度與原制度匯編的關系模糊不清,二者存在不一致的內容,造成內部控制執行過程混亂。
(二)內控制度規定不夠科學。一是內部控制手冊中某些制度規定比較籠統,實操性較差,與程序脫節,造成“有章難循”;二是某些制度規定不切合企業實際,已經過時、不符合企業現狀的制度規定仍然收錄在內部控制手冊中,沒有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及時更新。
(三)內部控制執行主體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到位。內部控制執行主體包括從企業高管、中層管理人員到企業員工各個層級,具體執行也是由各個層級具體參與的全員工程。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各類執行主體對企業內控往往在主觀上不夠重視,造成執行力不足。
(四)內控制度落實執行情況缺乏有效監督。內部控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之所以執行不力,原因就在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缺乏檢查和考核,缺乏對執行結果的獎勵和懲罰機制,導致具體部門和員工在內部控制執行中缺乏必要的壓力和動力,執行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必然反復發生,“違章不究”從根本上降低了內部控制執行的效力。
(五)內部控制評價效果不理想。在大多數央企中,內部控制評價機構為企業的內審部門,而內部審計部門缺乏足夠的權威,獨立性較差,評價過程的客觀公正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使得內部控制評價作為對內部控制進行再控制的一項重要活動,從根本上流于形式。
如何應對央企內部控制建設及執行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內部控制制度要和原有制度匯編一脈相承。內控建設并非單獨另行新建一套內部控制制度,而是將企業原有業務及管理環節進行全方位梳理、補充和重構,形成規范化的流程,將原有的制度化管理轉變為流程化管理,將先進的內控理論和企業現有的管理基礎相結合。
(二)內部控制制度要做到細化和及時更新。內部控制制度在修訂和完善過程中需做到足夠細化,給出相應的操作和執行方法并起草必要的報表單證模板,強制度的可操作性。另外,要隨著企業未來發展需要及時修訂完善相關制度,制度修訂成為一種有效的常規化和動態化過程,始終保持內控制度的良好適用性。
(三)建立有關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考核機制。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考核檢查,要將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進行責任分解,明確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建立針對具體部門具體崗位職責的考核機制,將內部控制執行情況考核和部門及員工績效考核掛鉤,通過考核來引導部門和員工行為,從而實現內部控制有建設、有執行、有考核、有評價的有效閉環。
(四)增強內部控制評價機構及評價人員的獨立性。要徹底改變內部審計部門的領導體制,使審計機構直接接受董事會的指導和管理,從根本上增強內部控制評價機構及人員的獨立性、客觀性和權威性,保證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質量,推動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
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2010.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