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予歡 (華僑大學,福建 廈門 361021)
“集合住宅”一詞源于日本,在日語里的定義有兩種說法:廣義指獨戶住宅以外的住宅盡屬集合住宅的范疇;狹義則指兩戶住宅及小型連續住宅(特指日本傳統長屋式住宅)。如果從集合住宅空間區位集中這一最根本屬性出發,可以將集合住宅定義為:以滿足社會性居住問題為出發點,有規劃地設計建造具有共同基地、公共空間和設備設施,且集合三個以上可以獨立使用的居住單位的積層式住宅。它是目前適合我國普通家庭常見的主要居住形式。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取消福利分房、房地產市場迅猛發展以來,我國的集合住宅設計迅猛發展,從空間尺度、空間布局到居住區的規劃理念等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面對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綠色建筑觀念的強化等諸多新時代的變化,我國集合住宅的設計依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發展的地方,相較發達國家,我國的居住水平,設計理論都還有相當差距。
以時間為軸,分階段對集合住宅的源起,發展,成型等方面做系統分析的研究,是早期學者們對集合住宅研究的主要工作。近期,研究者們往往通過研究某一具體的集合住宅的特點來對其發展做更加有針對性的研究。例如,周靜敏《從建筑師的創新成就看集合住宅的發展與演變》,其通過梳理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筑大師的創新之作,分析了建筑師創新對于集合住宅發展的意義。也有研究者從借鑒國外集合住宅經驗出發,對具體某國做具體研究,此類研究有:張菁《戰后日本集合住宅的發展》,李欣《歷史視野下的英國集合住宅》等。還有從使用人群的角度入手研究集合住宅的發展歷程的文章,例如,張菁《日本長壽社會住宅發展》。可以看出在集合住宅的發展歷程研究方面,現階段我國的研究開始變得更加深入而細致。
經過90年代中后期我國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相關居住理論不斷提升,針對集合住宅的研究領域也不限于具體的建造技術或是戶型設計,居住區設計研究范圍不斷擴大,與集合住宅發展密切相關的社會要素也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本文以社會工業技術的建造水平,社會發展的經濟背景,土地利用開發的政治制度三項為例在此簡要概述。
中國國內的建筑工業化水平尚不發達,學術研究多為發達國家的建筑工業化的研究,以期借鑒經驗。此類文章有孫志堅的《日本集合住宅設計與生產工業化——住宅高附加值生產與多樣化對應》,胡惠琴的譯文《日本公共住宅工業化生產技術發展和展望》。同時,隨著我國對更加高工業化建筑建設的探索,也有了部分對工業化程度較高的新建建筑的探索性實踐分析的文章,例如王戈的《深圳萬科工業化樓設計思考》一文就是對萬科在深圳的一棟新建的高度工業化集合住宅的分析。
天津大學宋昆教授的研究團隊對世界多個發達國家的集合住宅發展做了系統而綜合的分析。對于各國集合住宅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經濟因素都做了專門的課題研究。例如,郭琰的《瑞典集合住宅研究》,張文杰的《韓國集合住宅研究》等。在劉鵬《新加坡集合住宅研究》的研究論文中,更是把新加坡的集合住宅發展演變就根據其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分成了兩部分。單獨對新加坡集合住宅的建設數量和經濟發展狀態做了比較研究,并對集合住宅建設投資的主體做了分析。
關于政治政策對集合住宅的研究類文獻數量較多,且不同學科對其都有研究。這類文章討論了不同社會背景下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相關政策主要包括:在經濟不發達時期的社會住房保障政策,住宅開發建設政策,住房分配政策等。其中關于住房開發建設和保障政策的分析,趙強的《香港集合住宅—公屋研究》,宋揚的《法國集合住宅建設與發展研究》都有做專門詳細的研究。研究國內集合住宅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體現社會公益性質的保障性住房這一類方面。例如,寧巍巍的《住房政策引導下的城鎮保障性住房設計初探》對我國住房政策下的保障性住房設計做了初步研究;馬愛衛的《淺論保障性住房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對我國保障性住房的執行效果做了分析,總結了一些問題。
達到規定指標。張拉按雙指標控制,使預應力筋按設計要求受力。
⑤施工時每道工序嚴格實行自檢、質檢、監理監檢,確保施工嚴格按設計及驗標要求施工。
該橋懸灌連續梁施工過程中,嚴格進行過程控制,總體質量符合設計要求,也為今后類似工程的施工積累了經驗。
[1]TJ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TGD62-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梁設計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4]李世茂.懸灌連續梁掛籃施工技術[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9(6).
[5]賀德林.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技術在大型箱梁橋梁工程中的應用[J].廣東建材,2009(5).
[6]張宣,劉茂陽.大型箱梁主橋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技術應用探討[J].四川建材,2008(4).
[7]陳玉宏.潁河特大橋主橋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技術[J].安徽建筑,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