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晨博(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 300381)
田徑運動是我們體育運動中的一個大的項目,在我們的體育運動中,田徑運動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比如在我們的奧運會當中,田徑運動所占的比重,更是代表著田徑運動的重要性。當前的社會形勢下,田徑運動逐漸邁向了世界的舞臺,可以與我們的的世界接軌,這也昭示著體育活動中田徑運動的競爭性也會越來越強,假使我們想要成為在體育上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田徑運動的認識,提出我們新的要求形成一些新的先進的訓練理念,我們通過科學的田徑訓練方法,增大我們的體育訓練強度,才能夠讓運動員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
提到田徑運動對我們亞洲人來說可能并不是我們的強項,甚至我們與頂級的田徑運動員有著很大的一段距離。亞洲人的體質對我們的田徑運動有著一定的影響,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們無法在田徑運動中取得好的成績,就算我們在田徑運動中獲得獎牌也可能只是局限在競走和長跑方面。這些競走和長跑獎牌的獲得是經過運動員不懈的努力獲得來的,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我們必須要經過認真的反思,找出我們在田徑運動中存在的弊端。
由于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所以我們對田徑運動的意識上觀念十分淡薄。首先就是認識上的觀念淡薄,在體育的發展歷史過程中,它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經過不斷的改革和更新,由于許多教練無法從本質上認識到田徑運動觀念的改變,盲目的進行訓練,讓運動員找不到科學的訓練方法。這也就不能讓運動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真正意義的提高;然后就是對田徑訓練的系統訓練觀念意識淡薄。我國的許多教練在訓練時不能提供系統的訓練方法,沒有訓練的整體方向。這間接導致了訓練時教練無法抓住訓練的早點,只是讓運動員疲勞的訓練,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另外就是在訓練時只是讓運動員機械性的進行訓練,不能夠得到有效的勞逸結合,導致他們經常疲憊,達不到理想的目標。
在傳統的訓練過程中,我們廣泛的認為,只要讓教練和運動員本身可以做到一個有機的結合就能夠讓他們訓練出更加優異的成績。但是在體育訓練中來講這不是簡單的附加問題,體育運動不是簡單的個人運動,而是整個團隊的一個協作,在體育運動中團體的協作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讓體育運動的各個部門相互協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還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可以去執行,例如對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增加,預防運動員疾病的發生,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改變運動員的訓練觀念,對毒品的禁止,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對訓練本質屬性進行有針對性的定性,才能夠使得運動員的訓練效果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作為一名體育教練在我們的訓練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可以給運動員提出一些訓練的建議,它的訓練方法直接決定著運動員的水平高低。作為一名體育運動中必須要做到在訓練中與困難作斗爭,發揚不怕苦的精神,比如在我們的田徑運動員,競走和長跑運動員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并且每天早晨要起來很早,還要和心理的煎熬作斗爭。在悉尼奧運會期間,美國斯坦福大學40人有10人拿到了獎牌,而我們的國家一個湖南省才有7人獲獎。美國的體育聯合會對訓練有明文規定,要求教練和運動員不能夠每天超過20小時的訓練,對于違反規定的教練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懲罰甚至開除。這個要求在我們的國家可以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沖擊也是一個有影響的規定。美國體育運動中以大學生為主體,以體育教學為目標,然而我們國家的許多運動員雖然也是大學生,但是為了讓他們得到更加專業的訓練,不得不進行一個集中的管理,并且讓他們經過嚴格的高強度訓練,但是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我們的田徑訓練中一定要發揮教練的作用,讓運動員達到更高的水平,要對運動員的訓練體系進行系統的規劃,確保他們的訓練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田徑訓練的傳統方式中,寒冷的冬季訓練量一般來說會減少,并且訓練的強度更會降低,在他們比賽的前一個階段,會給他們帶來大幅度的高強度的訓練,讓他們能夠找到比賽時的一個狀態。這屬于不科學的訓練方法,對運動員來講,這樣的訓練方法根本無法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在比賽的前一階段,對于運動員來講這個有限的時間段內他們的身體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并且無法讓他們從水平上得到真正意義的提高和發展,不科學的訓練方法也就注定他們無法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有限的時間段內,運動員本身來講,他們無法去適應這種比賽的基調。只有經過多次的反復比賽和適應,才能夠讓他們的水平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揮,讓他們取得好的比賽狀態,讓他們賽出高質量的比賽,取得好的成績。
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兼顧訓練的每一個方面,還要做到與自己的專項的訓練做到一個有機的結合,這樣才能取得好的訓練效果,也只有這樣的結合才能深層次的挖掘一個運動員的本質和潛力,讓他們得到最大最大限度的發揮,取得優異的成績。要將訓練過程中的專項訓練當做成為一個重點來抓,做到讓我們的訓練可以變得更加的系統和科學,做到固定的訓練模式,否則就不能讓他們的發揮變得理想,對他們來講反而會變得更加的混淆概念,更加不利于教練對運動員的訓練。在我們當前的訓練模式中,訓練大多都是以周期來定義的,一般一個周期在七天左右,對我們的影響不會太大,因此這更加間接的證明了我們的訓練不要采取太多的方法,否則會讓我們無暇自顧,所以我們在訓練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并且要選取適合我們訓練的科學的方法,做到訓練的合理化安排。
在我們的田徑訓練過程中一定要保障,在我們的訓練體系中注重訓練的方法與訓練強度還有訓練節奏相統一。這樣可以讓我們的肌肉形成一種記憶,我們比賽前后和我們平時的訓練量一定要達到相近的水準,不能夠有太大的偏差。在我們比賽的前后與我們平時訓練中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訓練量,在比賽過后不能放松對訓練的要求,一段時間內如果過度的放松,反而會降低運動員的水平。除此以外,運動員的訓練強度一定要適合他們的專項訓練強度,并且一定要照顧到他們自身身體素質與神經系統的一個結合,對于訓練的量要進行一定合理的安排,這樣的訓練才能達到我們期待的結果。
總而言之,在我國的田徑訓練過程中,傳統的訓練方法已經成為了運動員成績水平提高的一個障礙,因此我們要摒棄這種訓練模式,傳統的訓練方法導致我們國家和其他的體育強國比起來落后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如果想要我們的運動員能夠得到最大水平的發揮,就要對傳統的訓練方法做一個改進,找到適合運動員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模式。這對提高訓練水平有著積極的的深遠影響,從而對我們的體育事業發展創造了一個騰飛的契機。
[1]張大超.孟建斌.我國田徑運動訓練理論研究進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9,(12).
[2]程兵.田徑訓練觀念創新——關于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06).
[3]董松,葛青,張秋亞,溫杰,苑琳琳.從柏林世界田徑錦標賽透析中國田徑現狀及倫敦奧運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