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9)
近年來,隨著企業積極參與舉辦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不斷深入發展,出現了諸如董事會管理、理事會管理等模式下的校企共建的二級產業學院。這些校企共建的二級產業學院由于得到擁有雄厚實力的企業的支持和投入,大都建設了具有一流硬件水準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如何建設和管理好這些校內實訓基地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1)基本功能。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教學、實習、實訓、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能大賽、實踐項目開發等。
由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推廣和普及,完全脫離實踐環節單獨進行的教學環節越來越少,教學活動、實習、實訓有效融合,不但實習、實訓需要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教學活動也主要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實現教、學、做三個環節深入融合,滿足高職生源特點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高職教育對學生的畢業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獲得畢業證書,二是拿到相關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社會上的失業人員和需要重新就業人員在上崗前也需要進行系統培訓和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同時,高職院校還承擔著國家、省級各種師資培訓和能力提升項目,這些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項目也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
技能大賽是高職教育成果展示的平臺,是培養高端技能人才的有力創新,也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
依據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現有軟硬件條件開發實踐項目等“教育包”[1]是提高實踐教學比例,提升實踐教學質量,促進實踐教學持續改進的需要,也是校內生產性實訓練基地永恒的主題。
(2)拓展功能。高職教育本質要求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既是受教育的客體,同時又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具有雙重屬性[2],學生通過參加生產活動、科研活動、技術服務等,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通過這些活動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生基于個人的“自主性”和“自我選擇性”,需要有足夠的平臺,實現個人的自我選擇。這些需要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具有生產、科研、技術服務等拓展功能,這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積極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通過董事會、理事會等模式共建二級產業學院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的先進模式產生了很多突出的成果,各項工作走在高職院校的前列,成為各項工作的典范,使得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派生出一項拓展功能,即先進技術和先進實踐教學成果的展示功能。
(3)核心功能。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在校內建設一個即適合教學和實訓的需要,又與企業具有同樣氛圍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這要求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企業具有同樣的文化氛圍,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所以,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核心功能應該是企業文化的塑造,包括卓越精神、團隊意識、創新精神和職業素養等。同時,這也是大學文化傳承和創新職能在高職層面的具體實現路徑之一。
(1)基礎設施建設。為了同時滿足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實習、實訓、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能大賽、實踐項目開發等基本功能,生產活動、科研活動、技術服務、先進技術和先進實踐教學成果展示等拓展功能的實現,在進行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時,首先,要充分參考企業生產車間的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有足夠的電力、完善的上下水設施、符合消防規范的消防設施、易燃易爆品專存倉庫、貴重物品專存倉庫,有毒有害生產廢料的環保處理設施等,其次,要充分考慮教學和實訓等功能的需要,不能和企業生產車間一樣擁擠,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內要建設有投影教室,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走廊等位置要建設先進技術和先進實踐教學成果等的展示空間,同時,要建設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的專用辦公室,學生和教師從事科研活動、技術服務活動的工作室、會議室,外來人員接待室等。
(2)生產設施建設。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設施的建設原則是遵循工藝流程及方便物料供應的需要,同時,考慮到教學和實訓等的需要,把工藝流程上的每一個環節獨立出來,單獨建立一個生產車間或者是實訓室。這樣即考慮了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的需要,又考慮到教學和實訓的需要,讓各個環節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不因為雜亂而影響教學和實訓,為提高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利用率打好堅實基礎。
同時,教育應該是具有前瞻性的,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內的生產設備必須經過科學調研,在同行業內處于先進水平又能代表未來發展方向,不能用落后的設備培養落后時代的人。在不考慮人才培養規格的及時而動態的調整的情況下,我們在高職學生入校前定的培養規格與學生畢業時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不一致的,即使能根據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規格,也需要在同行業內處于先進水平又能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實踐教學設備的支撐。
(3)企業文化建設。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創建企業文化,可以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實現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培養和鍛煉學生高超的技能的同時,完成對學生關鍵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中的企業文化實際上與真實企業中的企業文化有著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創建的企業文化是真實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一種結合和相互滲透,它包括真實企業中的經營哲學、價值觀念、企業精神、企業道德、團隊意識、企業形象、企業制度、文化結構和企業使命,也包括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同時融合著嚴謹、認真、務實和創新等治學精神和時代精神。
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本身就具有生產性和經營性,在創建其文化時應以企業文化為主線,同時把鮮活的校園文化、治學精神和時代精神融合進去,按照這一重要思路創建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創建企業文化成功的關鍵,一是建立具有企業特征的管理機構,二是建立具有企業特征的管理制度,三是對教師和學生中的各種考核要包括先進企業文化內容,包括教師對實訓基地管理的考核和學生實習、實訓總體成績考核等。以上三點是在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成功創建企業文化的基礎和保障,缺一不可。
企業文化包括內涵的東西和外部的表現,內涵的東西滲透到人的思想中去和企業的方方面面,外部表現集中表現為企業形象。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企業文化也是如此,要把統一的表識、管理制度、先進理念、操作流程、操作規程、辦學模式創新成果、教學模式創新成果、實踐項目開發成果、技能競賽成果等在實訓基地內以有形的載體展示出來。這些是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創建企業文化成功必不可少的工作。
(1)組織機構設置。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決策機構為董事會、理事會等機構,工作受教育主管部門、一級學院和合作企業的指導。為了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成功創建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企業文化,其組織機構設置的原則為“一套班子兩個職責,以生產性單位組織機構為主線,融合進教學、教研等職能”?!耙惶装嘧觾蓚€職責”指生產性活動和教學活動都由一套組織機構管理,“以生產性單位組織機構為主線,融合進教學、教研等職能”是指這套組織機構包括總經理、廠長、車間主任、班組長等管理層次,并設置相應的市場部、技術部、研發部等部門,并且相關層次和部門都具有教學、教研等職能。總經理、廠長、車間主任、班組長就是教師,教師又是總經理、廠長、車間主任、班組長,教師一方面要完成教學、教研等工作,又充當經營管理職能,同時充當學生的師傅職能,在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可以實現教師的教學能力、技術服務能力和研發能力的全面提高。
學生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充當學徒角色,也充當學生角色,只要學徒能力和各方面素質符合要求,也可以充當班組長和車間主任等角色,鼓勵學生超前成材,追求卓越。
(2)資源配置管理。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職能,也有生產性職能,如何進行資源配置是關鍵,其原則是“以教學工作為本,以兩條主線為主”。“以教學工作為主”是由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初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所決定的,滿足教學、實習、實訓、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能大賽、實踐項目開發等基本需求是根本。“以兩條主線為主”是指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全部資源以滿足教學工作和生產性工作兩條主線為主,如果不能實現“以兩條主線為主”,那也就失去了在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創建企業文化的基礎。在資源配置方面達到了“以教學工作為本,以兩條主線為主”基本原則后,可以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實現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對外開放。
(3)物料供應管理。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需要重視物料供應管理,第一點要做到“質高價低、有來有去、帳目清晰”,第二點要做到“及時供應、控制庫存、節約成本”。“質高價低”是對采購環節的要求,要建立供應商資料卡信息,通過比價、議價和招標等方式降低采購費用,提高采購質量?!坝衼碛腥?、帳目清晰”是對物料管理環節的要求,要把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避免浪費,明確責任?!凹皶r供應、控制庫存、節約成本”是對物料采購費用和庫存成本進行綜合控制的要求,在采購頻次和物料庫存量上形成一個合理的搭配以降低相應成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特別有一點需要說明地,易燃易爆品的庫存控制以安全為主,盡量降低庫存,以夠用為準,減少安全隱患。
(4)環境管理和安全管理。環境管理的重要任務是創建一個整潔、運行有序,利于教學和生產的軟環境,它主要是按照5S標準(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強化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背景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管理,保證基地高效運行,服務教學、生產等活動。
安全管理包括防盜、防火、防設備運行事故等工作,應堅持“防治結合,消除隱患”。加強安全教育,完善安防設施,關鍵設備的操作規程、重點環節的操作流程要上墻,完善易燃易爆品、貴重物品的使用和存儲等安全制度。易燃易爆品應采取專庫專存、執行專人專管,做到人員出入有登記,易燃易爆品出入庫有記載,定期處理易燃易爆品廢品,假期不在實訓基地存儲易燃易爆品等措施,保證基地財產和師生安全。針對可能出現的事故,做好處置預案。
[1]馬永紅,劉戀,鄭曉齊.高等教育供應鏈形態的特殊性初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25(3):93-96.
[2]紀旭,劉一寧,熊金鈺.教育供應鏈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