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銘志(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吉林 松原 138000)
松南青一段烴源巖為與之相鄰的兩套致密儲層提供烴,形成“自生自儲”型青一、二段高臺子油層、“生下儲型”扶余油層兩套致密油。其中扶余油層致密油資源量大,是吉林探區致密油攻關的主要目標。
松南扶余油層致密油主要是指油藏埋深>1750m、Φ<12%、K<1mD,大面積分布于紅崗階地、長嶺凹陷等地區的巖性油藏。扶余油層成藏地質條件可概括為:三位一體;上生下儲、超壓排烴、倒灌成藏。
三位是指:第一:中央坳陷區發育高成熟度的優質生油巖,其厚度一般在40m-120m,以Ⅰ類為主。這為扶余油層成藏提供了物質基礎。第二:泉四段河道砂體相互疊置,大面積連續分布,為成藏提供了儲集空間。該區扶余油層發育廣大的三角洲沉積體系,砂體厚度35m-110m,交錯疊置,“滿盆含砂”。第三:該區儲層成巖作用強,物性差,孔隙連通性差,油水分異差,整體表現為低飽和度的巖性油藏。一體是指:該區斷裂發育,其能有效溝通青山口組烴源巖、泉四段砂體。
致密油成藏模式為上生下儲、超壓排烴、倒灌成藏。青山口組優質烴源巖生烴強度大,使得坳陷內烴源層普遍存在超壓;油氣超壓作用下,穿過烴源巖底面、側接面或以斷層(微裂隙)為通道,幕式向下排運到扶余油層;由于儲層較致密,孔喉狹小,油受到的浮力小于界面張力,浮力無法驅動油的運移;隨埋深和生烴增加,進入儲層的油在超壓驅動下,以活塞推動方式將可動水和弱束縛水向下和向凹陷周邊排擠。
2.1 區帶劃分
以油層分布規律、油藏控制因素為主,考慮“甜點”特征、油層埋深、儲層物性、產能特征,進行區帶劃分如下:
①0.1mD ②K<0.1mD區帶:發育于長嶺凹陷地區;油層埋深2200m-2650m,厚度5m-20m,Φ5%-10%;產量偏低,局部可獲得工業;巖性油藏為主。 2.2 地質工程一體化產能攻關 地質工程一體化是指:工程超前介入地質,地質為工程提供支持,一體化研究,一體化部署,實現科學設計、合理調整、高效實施。攻關目的:①攻關不同儲層物性、油藏特征產能提高技術;②致密油藏形成機理研究,深化油藏認識;③落實甜點評價技術及開發技術;④確定適合致密油相配套的鉆井、儲層改造、儲層保護技術系列。 根據不同地質條件,攻關不同的技術,來保障的有效動用。紅崗-大安-海坨子反轉構造帶具備有利的構造背景,物性條件相對較好,含油飽和度相對較高;該區發育多套含油層,直井長期試采產量相對較好;而主要矛盾是采出程度低、能量補充困難;攻關的主要方向是小井距離開發試驗、早期注水試驗。新北-兩井-孤店斜坡造帶構造為一斜坡,物性條件相對較差,含油飽和度變化較快,局部油層相對集中;主要矛盾是常規壓裂供油體積相對較小,難以滿足效益產出。因此,主要開展增大供油體積為目的直井多層壓裂、水平井組體積壓裂產能攻關。從實施效果上看,基本能實現技術可行。 松南扶余油層致密油通過成藏規律的總結,建立了其成藏模式;通過區帶研究,落實區帶劃分及產能攻關目標;通過地質工程一體化實施,證實技術可行。但是,扶余油層致密油局部地區產能攻關獲得成功后,也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技術可行,更要經濟可行”。 從后續致密油資源的有效動用方面考慮,目前面臨五個方面的問題待解決: 3.1 “甜點”的標準與刻畫:目前產能攻關只在局部地區獲得成功,必須以該區為基礎,加強“七性”特征、油藏主控因素研究,形成“甜點”的標準與刻畫技術,為開發動用指明目標。 3.2 河道砂體刻畫及水平井部署:扶余油層儲層以河流-三角洲砂體為主,橫縱向變化快,相互交錯疊置,單河道厚度僅3m-5m、寬度小于1km,儲層預測難度大,水平井部署鉆遇率難以保障。因此需要形成河道砂體刻畫配套技術,支撐水平井鉆探。 3.3 致密油能量補充:目前致密油采用枯寂式開采,水平井后期能力降低較快,產量急劇下降,需要開展早期蓄能式壓裂能量補充實驗攻關。 3.4 資源有效利用:局部地區油層相對集中,80m-110m地層中,砂體厚度65m-100m,油層厚度45m-65m。目前壓裂造縫,資源難以完全利用,需要開展立體井網、相互干擾壓裂實驗攻關。 3.5 工廠化作業,降低成本:水平井+體積壓裂技術雖然證實扶余油層致密油技術可行,但是投資相對較大。通過有效的項目管理,工廠化作業,節約鉆井投資,節省地面投入,進一步降低成本,實現經濟可行。3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