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月 王 偉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醫院 吉林 德惠 130300)
胃癌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居首位,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1]。在胃癌患者進行手術后其生理機能處在一個非常虛弱的狀態,因此護理工作也就顯得異常重要。而本身在對于病癥的治療后,護理工作也極大程度的關系到了整個治療效果和恢復速度,所以對于進行胃癌手術的患者就更應該注重使用更為合適的護理方法來保證其生命健康安全。對于本院收治的80例進行胃癌手術患者的護理臨床表現進行觀察分析,現將相關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進行胃癌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在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范圍在38-73歲,平均年齡為56.8歲。在觀察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范圍在37-75歲,平均年齡為57.1歲。兩組患者在其他條件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在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護理,在觀察組采用的是人性化護理,具體操作入下:
首先對患者進行胃癌相關知識和治療的普及講解,這樣能夠讓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對自身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以避免發生因為對相關知識不夠了解而產生不必要的緊張甚至是恐懼的情緒從而影響了整個治療和護理的效果。讓患者了解手術時間、麻醉方式等這樣能在手術過程中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療。還有在平時與患者交流時應注意語速輕緩柔和,語調不宜過高,給患者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當發現患者有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時一定要及時開導并加以解決,這樣才能給予患者一個良好完善的心理護理。
與患者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其家屬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習慣和喜好,這樣就能在之后的護理工作中結合患者特點給予更貼切的護理工作。并且要注重患者與其家屬之間的良好交流,最親近的家人往往能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其最堅定的支持。保持室內衛生的干凈,通風正常,飲食健康,并且可以根據患者平時的飲食喜好適當的制定其飲食標準[2]。
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發放相關知識小冊子[3],來幫助其能夠很好的進行自我護理,加強其恢復和對病癥的根治程度。者出院后建立隨訪服務卡,持續患者與患者保持聯系,便于患者出院后及時聯系,及時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等改變情況[4]。
1.3 觀察指標:觀察指標為兩組患者的健康合格率、滿意度以及住院天數。
1.4 統計學分析:在本次研究使用了SPSS15.0軟件來進行數據資料的統計學分析,其中對于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最終的健康合格率觀察組為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X2=6.274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X2=9.3279,其中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中患者的住院時間為(3.1±1.1)d,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8±1.7)d,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胃癌手術后患者身體一定會非常虛弱,因此唯有進行更為貼切的護理才能幫助其更好的恢復身體并將病癥根治[5]。通過本院收治的80例經過胃癌手術患者的臨床表現可以看出;人性化護理較之普通護理的優勢性。
對于80例患者分為觀察對照兩組,最終觀察組的健康合格率為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觀察組中患者的住院時間為(3.1±1.1)d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8±1.7)d,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使用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護理效果全面高于對照組。
可見在對胃癌手術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注重心理方面的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特點和需求進行全面的人性化護理能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恢復速度以及恢復能力,讓患者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由以上臨床案例證明人性化護理能在胃癌手術患者身上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值得進行推廣運用。
[1] 王瓊瑛,何玲萍,池溶冰.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中的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06:70-71
[2] 鄭在英,侯世敏,劉德維.感染科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598-2599
[3] 《基層醫學論壇》雜志2014年第18卷中旬刊主題詞索引[J].基層醫學論壇,2014,35:4897-4912
[4] 《衛生職業教育》2014年1~24期總目次[J].衛生職業教育,2014,24:161-192
[5] 《護理實踐與研究》雜志2014 年文題索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