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甘鏡汝 馮興志
(1.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渭南 714000;2.渭南市臨渭區黨校 陜西 渭南 714000)
韓百靈,1909年9月24日生于吉林省農安宅縣,鄉醫世家。一生行醫,中年開始兼教學和科研,著作中醫婦科學家和教育家,善于婦科臨床診治[1,2],重視經典[3],關注中醫學術繼承[4]。
一生臨床是韓百靈人生的主旋律,在其主旋律上又彈奏出中醫婦科這首優美的樂曲。韓百靈年譜包含的他一生的行履,主要包含如下幾方面的內容:學習和行醫經歷、教學和編著、學術研究和報告、行政職務和獲得榮譽。
韓百靈自述其治學過程為:先學而后術。博學于文,而專精于醫。始學之際,先文而后哲,及詩詞歌賦,以文為戲;攻讀醫書,亦首讀《靈樞》、《素問》,次學修園、容川書及其《精義》。致力于《傷寒》、《金匱》,使理法明而方藥得。余之學醫筆記,常記臨床心得而為夾注[5]。此治學過程恰恰與韓百靈首重貴勤的治學態度相發明,其勤具體表現為:枕上、途中、廁所的勤于背誦;提要鉤玄得其獨善的勤于筆;潛血好學得其徑而識其妙的勤訪良師[6]。結合其年譜內容,將韓百靈治學過程劃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2.1 文哲奠基:1915-1922 年:韓百靈七歲正式開始隨父兄習誦《三字經》、《百家姓》、《論語》、《春秋》等書籍,九歲人私塾跟晚清秀才宋清儒學習四書、五經及諸子百家。
韓百靈七年的文史哲學習,奠定了他學習中醫醫的基本功。韓百靈時常吟詩于野、放歌于朝,一生以文為戲。勿須諱言,問世功夫在韓百靈的一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偏嗜莊老之書,尤偏《道德經》,嘗論先秦諸子中善言明理首推老子之學。以當時中國社會形勢而論,此皆不足醫國救民[5]。
2.2 醫民救國:1922-1980年:韓百靈出生于鄉醫世家,七年文哲經歷未尋到醫國救民的契機,自然就步入中醫學醫民救國門庭。故于1922年開始學醫,先后跟隨當地名醫臧鴻儒四大經典及內外婦兒臨床辨證、吉林省名醫王化三研習中醫婦科理法方藥、1929年領取額行醫執照并投靠其兄長韓秀實一起行醫、1934年自設“百靈”診所。
解放后,韓百靈醫民救國的理念和實踐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其中醫婦科學術領域嶄露頭角。他先后在1953年西學中、1956年省市中醫進行學校、1958-1971年中醫學院、1971-1978年西學中班1到3期主講“中醫婦科”,此期間也曾講授四大經典課程。從1974年開始,在日常筆記的基礎上,集中總結教學、臨床經驗,進行專題研究及相關學術報考,在1979年全國西學中班作《金匱要略·婦人三篇》、1979年中華全國中醫學術會議作為“崩漏癥的分型和治療”等學術報告。
韓百靈14歲開始學醫,其中博學五年、專學婦科兩年,七年后開始行醫。觀其見過后經歷,可見韓百靈不離臨床,并在婦科教學方面卓有成績。這一時期是他成為中醫婦科專家的夯基階段,百靈婦科已經含苞待放。
2.3 百靈婦科:1980-至今。截至1980年,韓百靈行醫51年、以中醫婦科為主教學27年,積細流以成江海,以他日有所得而信筆而之、月有所積而纂其條理學醫筆記治學態度,終成中醫婦科一家之言。其行醫成就集中體現在《百靈醫案》、《百靈臨床論文集》,其中醫婦科教學成就集中體現在《百靈婦科》、《婦產科學》、《中醫婦產科學》。
隨著韓百靈中醫婦科學術地位的確立,因應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趨勢,韓百靈臨床經驗的現代科學研究也逐漸展開,相關科研為1985年“電腦模擬韓百靈教授診治婦女不孕癥程序的研究”、1995年“滋陰補腎法誘發排卵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6]。
韓百靈一生關注現實,不離臨床,是中醫學靈魂在臨床的實踐者,《百靈婦科》的編著出版標志著他中醫婦科學術的成熟。
除了社會形勢的變化外,韓百靈一生相對比較平穩,這既是他的人生境遇,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其時常吟詩于野、放歌于朝,以文為戲的人生修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所學文哲救國醫民的理念又恰在其學醫、行醫生涯中得到了落實,這點在我們今天仍然是難能可貴際遇,在韓百靈來說確實水到渠成的事。他學醫之后,有名醫指導,學習全面、基礎扎實,在其未來的行醫生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解放后的經典和中醫婦科教學之中。他初學文哲、后學經典及臨床各科、再專學婦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現代中醫院校臨床醫生完善成熟學科體系的全過程恰恰是韓百靈求學行醫過程的再生。他首重貴勤的治學態度,則是他文哲學和醫學學習的結果,是他成為中醫婦科名家的重要保障之一。
將韓百靈治學過程與其年譜所載人生經歷相印證,將韓百靈一生臨床診療作為基礎、將他的中醫婦科成就作為成果,可將韓百靈中醫婦科研究歷程劃分為915-1922年的文哲奠基階段、1922-1980年的醫民救國階段:1980-至今的百靈婦科階段。這種學術研究歷程的階段方式,有助于突顯韓百靈中醫婦科學術特色,有助于從整體角度對韓百靈的學術進行繼承。
[1] 韓百靈.婦科臨床辨證與治療準則[J].黑龍江中醫藥,1981,3(3):40-42
[2] 韓百靈.婦科氣虛血虛的同因異病、異病同治的臨床體會[J].中醫藥學報,1985,5(5):11-13
[3] 韓百靈.論《內經》對中醫婦科學的貢獻[J].新中醫,1985,3(3):1-2
[4] 韓百靈.關于傳統中醫藥學后繼乏人乏術問題的思考[J].中醫藥學報,1990,5(5):1
[5] 周鳳梧,張奇文,叢林.名老中醫之路[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621-625
[6] 韓延華.中醫臨床家韓百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5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