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院 河南 沁陽 454550)
臨床護理風險大,多變復雜,任何失誤均直接影響病人健康安全。護理風險存在于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可間接或直接構成病人傷殘,甚至死亡,引起不良護理事件,對護患之間建立融洽關系影響較大。必須重視護理安全,將病人作為工作中心,深入分析潛在風險,予以防范,避免風險發生。現搜集本院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住院患者88 例,總結性分析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方法與效果,并回顧如下。
1.1 一般資料 搜集本院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住院患者88 例,依據護理管理方式不同將其分兩組。對照組20 例女患者,男患者24 例,共44 例,均齡(44.35 ±4.65)歲,最大年齡69 歲,最下22 歲。實驗組21例女患者,男患者23 例,共44 例,均齡(44.32 ±4.52)歲,最大年齡70歲,最小21 歲。組間資料比較(P >0.05),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管理,實驗組接受風險管理。
1.2.1 建立小組(1)結合實際工作,制定管理體系,保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管理制度應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2)確立小組成員、組長及護士長,實行三層管理;(3)細化風險小組,分為文件檢查組、基礎護理組、消毒隔離組、病房管理組、質量監測組,明確各組分工,定期組織例會。
1.2.2 風險評估及分析(1)管理風險:只有及時發現問題,予以準確判斷,便能有效控制風險。分析風險發生環節,制定統計表,分類登記,評估發生風險的幾率、危害程度等。(2)護理行為風險:部分患者病情嚴重,體質虛弱,給予靜脈穿刺時較難準確找到穿刺點,穿刺時間較長,但家屬及患者誤以為護理人員技能差,引起糾紛;部分藥物應用后可引起血管反應,未做好溝通、解釋、說明等工作,導致家屬及患者誤以為穿刺技術差造成血管反應,引起糾紛。(3)患者行為風險:患者生活方式不健康,就醫盲目性較大,配合性差,加大護理風險。除此之外,與常規患者相比較,孕婦、殘障人士、兒童及老年人等行為反應不同,無法為護理提供有用、準確的信息,增加風險。
1.2.3 管理措施(1)加強質控:確定評判準則為護理質量,要求臨床不斷改進護理模式,采用先進、科學、系統模式,提高工作質量,最終使患者滿意度得到明顯提高。對風險管理的具體內容進行細化,定期檢查、點評及考核,檢查一日一次,點評一周一次,考核一月一次,確保風險管理按計劃、順利實施。(2)技能培訓:結合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展開針對性培訓,包括操作技能及理論培訓,重點培訓操作缺陷及誤區等,定期考核。日常工作中,加強日常行為培訓,包括物品處理及擺放、護理記錄書寫、急救儀器正確維護及使用等,護理操作使用的急救器材及藥品應時刻備用。(3)法律培訓:聘請法律顧問及律師等,展開法律培訓,講解護理糾紛經典案例,分析護理風險,增強風險意識。要求臨床在展開護理操作時,應注重護患之間的溝通及交流,取得患者配合。
記錄對照組與實驗組投訴事件、風險事件發生情況,比較事故發生率。通過問卷方式調查兩組滿意度,并對比。
1.3 效果標準 不滿意:調查評分<60 分;一般:調查評分60 -89 分;較滿意:調查評分>89 分。一般+較滿意=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事故發生率 對照組投訴事件4 例,風險事件3 例,共7 例,發生率15.91%。實驗組投訴事件2 例,風險事件1 例,共3 例,發生率6.82%。組間比較,實驗組事故發生率低(P <0.05),差異顯著。
2.2 滿意度 對照組滿意度84.09%,7 例不滿意,一般與較滿意分別17 例、20 例。實驗組滿意度97.73%,1 例不滿意,一般與較滿意分別15例、28 例。組間對比,實驗組高(P <0.05),差異顯著。
只有提高患者滿意度及工作質量,才能提高護理水平,確保臨床護理積極、正確發揮作用。研究顯示,給予患者精心、優服務、質量高、安全的護理服務,為護理管理主要目的[1]。現階段,護理服務發展比較快速,患者法律意識及個人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從一定程度上加大護理難度,風險增加,必須尋找科學、有效、合理的管理方式,展開綜合防范。風險管理屬于經濟學管理方式,對潛在風險進行評估及預測,針對性采取措施達到預防風險的效果。風險評估、風險量度、應變策略為影響風險管理順利實施的主要因素。管理時,首先應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及時發現風險,并結合實際深入分析;其次對護理風險發生的幾率及危害程度進行評價、衡量;最后制定應急預案,確保護理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并做好護理記錄管理。分析顯示,風險管理在減少不良護理事件、提高滿意度等方面有積極作用,一方面,通過風險教育可使護理人員溝通能力、業務能力及專業知識得到增強,護理操作水平提高,工作質量提高,發生不良護理事件的幾率相應減少;另一方面,通過評估危險因素,積極有效防范,可減少風險發生,從而使患者對護理操作的滿意程度大大提高。
[1] 王會接,杜立,陳彩玲,崔欣,徐燕. 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6):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