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瓊玲 林瑜
(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 廣東 汕頭 515041)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重要并發(fā)癥,為21 世紀常見的致盲病之一。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計表明,全球每年大約有300 ~400 萬人因此病致盲。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適時進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病變發(fā)展、減少并發(fā)癥的一種方法。治療主要針對增殖前期和增殖早期的患者,目的是通過激光破壞較大面積的視網膜,使耗氧高的視錐、視桿細胞被耗氧低的瘢痕組織代替,減少組織的耗氧,減少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產生;光凝后的視網膜變薄,有利于來自脈絡膜血循環(huán)的氧彌散至視網膜,改善缺血缺氧狀態(tài);有利于黃斑水腫的吸收,從而保護和提高視力。現將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的護理經驗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我們?yōu)樘悄虿』颊呤┬幸暰W膜光凝術共計770 眼次,男309 眼次,女461 眼次,年齡23 ~86 歲,平均年齡57 歲。
1.2 方法。由視網膜專科醫(yī)生操作,使用美國·OPTIMEDICA·532nm 多點陣列掃描眼底激光光凝儀及荷蘭Varia 多波長眼底激光儀,通過裂隙燈適配器,在全視網膜光凝鏡或激光三面鏡下完成治療。
2.1 患者準備。核對患者身份,治療方式及眼別,測量生命體征,術眼表面麻醉及充分散瞳。耐心向患者解釋治療過程的配合點和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緊張、擔心等心理,告知激光過程需要患者密切配合,眼睛要盯住前方固視燈,不能隨意轉動眼位。使其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完成治療。
2.2 物品準備。激光機處于待機狀態(tài),鏡頭用75%酒精棉球消毒備用,患者座椅為靠背可升降。
2.3 治療中護士配合。護士協助將患者頭部固定于裂隙燈托架上,為醫(yī)生準備好激光鏡及粘稠劑(迪可羅眼膏),術者防護眼鏡。
2.4 心理護理。因患者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在實際操作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有的會出現身體僵直、心率加快、面色蒼白甚至暈厥等不良反應。護士應注意觀察,囑患者深呼吸,雙眼睜開自然放松,配合醫(yī)生治療的要求。護士要耐心,語言溫和,提高患者的信任及依從性。如確實無法配合,可暫停治療,待緊張情緒消除后再繼續(xù)光凝治療。
2.5 不良反應護理。要時刻關注患者情況,間歇詢問,如明顯不適或有暈厥等不良反應出現,應暫停光凝,避免患者摔倒,可將患者置于平車或休息床位,稍抬高下肢,并測量生命體征及血糖情況,做相應處理。
2.6 術后健康指導。詢問患者眼部及全身有無明顯不適,必要時遵醫(yī)囑點抗生素眼水或眼膏,紗布遮蓋。囑不能揉眼,睡覺時健側臥位,告知患者急診情況下的聯系方式。
2.7 物品處理。裂隙燈顯微鏡清潔、消毒,激光鏡用75%酒精棉球消毒。
全部患者均順利完成了光凝治療,無出現明顯不良事故,0.3%患者因等待過久出現低血糖癥狀,護理人員及時發(fā)現,安排飲食后順利完成治療。0.2%患者語言不通,安排人員翻譯后順利完成治療。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眼科常見的致盲性眼病,視網膜光凝治療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可減少組織的耗氧,減少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產生,抑制或延緩病變由單純期向增殖期轉變,從而保護或提高視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據報道70%的病例可通過光凝達到視力穩(wěn)定[1]。光凝治療中的護理配合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要求護理人員要熟悉本疾病及治療方式,了解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從而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宣教,同時,在行動上要嚴格執(zhí)行各項操作和規(guī)章制度,實施護理技術標準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從而減少患者的恐懼感。[2]對患者的詢問要耐心解答,用具有說服力的語言進行疏導、解釋。[3]此外,護理人員也擔負著激光室日常維護工作,對儀器、物品的準備及醫(yī)療秩序的管理,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 Kanski J. Clinical Ophthalmology,Retinal Vascular Disease. 7th edition. Butterworth-Heinemann Company. 2011;691 -92
[2] 萬事艷,曠云龍,許發(fā)發(fā). 影響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西南國防醫(yī)藥,2009,19(2):232 -233.
[3] 白敬.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3):715 -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