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麗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荷山中學泉州市 362000)
課堂是落實教學的主陣地,如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是廣大教師永恒的追求。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與體會,談談新課程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粗淺的體會。
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持有這樣的態度,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才不會急功近利,不然有時一遇到些已講過的問題,學生不懂,我們就批評學生,使其失去信心,從而使其遠離該學科。不要簡單地把學生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他們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教學中充分地合理地藝術地利用這一差異,使學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實現教學增值,也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
實踐“站在學生那面來教育”。站在學生那面,并不是縱容他們,而是接受學生的現狀,理解學生的現狀。如果教師過度地否定學生的現狀,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還會否定學生的潛力與能力。“人是個廣闊的世界”,讓老師做學生的欣賞者和鼓勵者,發掘學生身上的潛力。若是讓學生找到自信,他們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驚喜。
但學校總有些調皮學生,該怎么辦?對待調皮的學生,我們可以批評調皮行為本身的不正確,但也要看到學生在調皮行為中表現出的能力與優秀,因為這是讓“差生”走出困境的原動力。教師可利用課后時間,進一步與這部分學生交流,多鼓勵他們,但也需明確指出他們的不足,并讓他們覺得自己要去改正。這樣教師與調皮學生就會越走越近,慢慢地他們也會走入課堂,走進有趣化學世界。
課堂教學中,“知識需要融入情景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師通過創設一種有一定難度、有明確目標、需要學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景,使學生處于一種急切想要解決所面臨的疑難問題的心理困境中,由此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設有效的情景,將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聚焦”,使學生的思維“聚變”,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興趣和后續學習的動力,讓他們讀有所惑,惑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對于教學引入和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應該精心設計。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為“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意義的常見教學方式。講授教學就是通過語言向學生輸出教學信息的過程,這個過程要完整有序、清晰流暢,運用簡潔而規范的、易于接受且流暢有吸引力的語言,把抽象的東西講得生動形象,把深奧的問題講得淺顯易懂。盡管化學課需要教師講授的內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比喻、神似的表情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似乎難以理解的知識。在遇到問題時,學生的思維要有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留給學生思維空間,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師是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的引導者的作用。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習的內驅力,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在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因此,課堂上要使學生樂于提問,教師就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由疑點燃起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這也要求教師的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可以讓學生自己之間相互糾錯,這樣學生就不顯尷尬了。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得到發展。演示實驗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演示,全體同學觀察思考,展示物質的性質。有效的實驗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把學生思維引到所要研究物質上來,使學生用心聽,思考分析。
高中化學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但科學素養的培養決不是僅僅在課堂上,更要在實驗中去觀察探究,在生活中用心思考。當實驗現象出現后,教師要引導并提示學生,進一步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內容,思考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方法及思路,從中有所啟迪,有所收獲。
面對新課程的化學教學,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反思、總結,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
[1]周彬.課堂密碼[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劉四方.關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實施有效探究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7).
[3]汪文祥.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