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惠敏
(河南省林州市畜牧獸醫管理局,河南 林州456550)
“母豬養得好,再差的行情都賺錢;母豬養不好,再好的行情都賠錢”。實踐證明,母豬是豬場的第一生產力,母豬生產性能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養豬的經濟效益。那么,如何才能科學地實施母豬保健工作,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筆者認為,母豬保健要有效,以下六大措施最重要。
細菌、病毒在體內產生內毒素,而毒素是造成母豬多種繁殖障礙性疾病的根源,母豬流產、產弱胎、仔豬成活率低……都與母豬體內的毒素有關。另外,氣候變化會導致機體產生熱毒、寒毒、濕毒;抗生素、重金屬、飼料霉菌等都可以對母豬造成毒害。毒素不可避免,關健是如何及時排出。肝、腎和腸是排解毒素最重要的臟腑,保肝護腎,保證排便順暢,對于母豬排毒十分重要。
氣血不通,百病乃生。母豬斷奶不發情,不吃食,奶水不足……都是母豬氣血不足的表現。母豬是豬場的“生產機器”,“勞則傷氣”,母豬各種生理病理應激等都容易造成母豬血液微循環障礙,引起血不通,氣不暢。母豬機體受損,免疫力下降,則很容易引起繁殖障礙性疾病。氣血行,則百病消。通過促進氣血運行,使機體內各種營養成分充分供應到各個器官和部位,從而加速母豬各項機能的恢復,提高生產性能。
免疫力是動物機體自身構筑的防御機制,它能夠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雖然在正常情況下,豬體的免疫力是完全能夠抵抗各種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但母豬體弱時抵抗能力就大幅降低,很容易感染上疾病。臨床上,炎癥多和疫苗效價低等均是母豬免疫力低下的表現。強化注射疫苗可使母豬獲得較強的抗體水平;使用補中益氣類中藥也可以有效地加快病毒性疾病恢復。因此提高母豬免疫力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保健措施之一。
母豬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3~21℃。夏季母豬由于皮下脂肪厚,汗腺不發達,體熱散發慢而不耐熱,容易受到熱應激的侵害。除了引起掉膘外,還會引發母豬卵巢機能減退,出現不發情、返情率高、受胎率下降、流產、死胎增多、奶水品質和數量下降等臨床表現,最終引起產房仔豬拉稀和生長緩慢,影響仔豬成活率和斷奶重。所以,降低熱應激對母豬的危害,讓母豬安然度過炎熱的夏季是母豬保健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產后炎癥是母豬繁育能力的頭號殺手,而夏季是母豬產后炎癥的高發季節,應特別防范子宮內膜炎、陰道炎、乳房炎。一旦有產后炎癥發生,則母豬會出現產后不食、發情延遲、返情率高、屢配不孕等癥狀,嚴重影響到生產效益。
寄生蟲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可以使豬生長速度明顯下降,飼料報酬率顯著降低。而其誘發的隱性損失更為驚人,如導致母豬繁殖障礙,傳播血液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還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母豬是豬場寄生蟲的帶蟲者和傳播源,重視母豬驅蟲尤其是母豬產前驅蟲,能更好地阻斷寄生蟲由母豬向仔豬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