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香蘭
(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 天津 300191)
在韓國,老齡產業被稱為“ 老齡親和產業”。2004 年韓國政府設立“ 老齡化及未來社會委員會”,制定應對老齡社會的方案,確定老齡產業發展方向。2004 年6 月建立“老齡產業扶持促進委員會”,2006 年制定《老齡親和產業振興法》。該法規定,老齡產業是指研究、開發、制造、建造、供給、流通或銷售老齡產品的產業。韓國老齡產業分為14大產業(護理、用品及器械、藥品(西藥)、韓方(中藥)、殯葬、食品、服裝、信息、休閑、金融、住宅、農業、交通、教育等產業)。
老年人口的增加、老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社會福利需求的多樣化以及家庭功能的變化促進了老齡產業的發展。
1.人口結構及社會福利環境發生變化
韓國老年人口規模不斷增加。2015 年,65 歲以上老年人口為662.4 萬人, 到2020 年增加到808.4 萬人,2030 年將達到1269.1 萬人。其中,8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2015 年的51.2 萬人增加到2030 年的101.4 萬人,短短15 年時間增加一倍。[1]低出生率是加快人口結構變化的重要原因。韓國總和生育率遠遠低于更替水平2.1。 2006 年1.26,2008 年下降到1.20,2015 年達到1.24。另外,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及公共年金給付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老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購買力隨之提升。
2.家庭規模縮小及贍養意識變化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家庭規模縮小,贍養功能弱化,出現很多空巢老人家庭。2000 年老人家庭占全部家庭的11.9%, 而2014 年增加到20.1%,2030 年將增加到35.4%。而且獨居老人家庭和老人夫婦家庭比重從2000 年的64.4%增加到2014 年的68.9%,2030 年將達到69.6%。[2]這說明與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家庭不到全部家庭的40%。這需要福利機構代替家庭承擔贍養責任。另據統計廳“社會調查報告”顯示,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意識發生很大變化。比如,1998 年,回答家庭應贍養父母的達到89.9%, 而到2008 年, 下降到40.7%,與此相反,回答家庭、社會和政府共同承擔贍養責任的占43.6%。
3.老人經濟能力的提高及福利需求增加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老人收入趨于穩定。現代老人迫切希望身體健康、經濟獨立。目前,韓國生育高峰期(1955~1963 年)出生的人口約712 萬人,陸續面臨退休。由于老人加入國民年金,可以領取年金給付,具有一定的購買力。2011 年,老人家庭年平均收入為2161.8 萬韓元,月平均為180.2 萬韓元,58.5%的老人擁有房地產,平均資產為1 億3760 萬韓元,75.4%的老人擁有金融資產,約1624.5 萬韓元。[3]老人退休后仍然參加經濟活動的人數持續增加。1980 年,60 歲以上老人參加經濟活動的人數為72 萬人,占老年人口的28.3%,而到2009 年,增加到269 萬人,所占比重增加到37.2%。
4.社會福利服務供給主體多樣化
上世紀70 年代出現福利國家危機后,發達國家由財政承擔國民福利的方式遇到局限性,從而采取福利民營化政策。為了減輕公共部門的福利負擔,政府把搞活民間活力作為老年社會福利政策的基礎,將民間企業和非營利團體作為主要的福利供給主體,從而使政府、民間、非政府部門形成最佳搭配,有效提高福利質量。
5.實施長期療養保險制度
為了解決老年人長期護理問題,2008 年7 月實施老人長期療養保險制度。截至2013 年底,在韓國被認定為保險給付對象的老人占全體老人的6.1%,而且領取保險給付的老人中75 歲以上老人占75%,65 歲以下老人只占6%左右。[4]長期護理保險給付分為機構給付和居家給付。當老人入住護理機構時可以得到機構護理保險給付,而老人居家利用護理服務時可以領取居家護理保險給付。老人利用居家保險給付時個人負擔總費用的15%,利用機構服務時,個人負擔20%,其他費用由保險公團支付。老人長期療養保險制度大大減輕了老人及其家庭的護理負擔,促進了營利企業參與老人護理設施和居家服務機構建設及運營。
2000 年,韓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2004 年,在保健福利家庭部設立“老齡化及未來社會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預測人口結構變化對未來社會經濟的影響,制定相應對策。該委員會制定的五大政策中就有適應新的人口結構變化的經濟及產業政策。其中包括老齡產業政策。主要內容包括取消對老齡產業的各種限制,扶持老年用品的研發,制定老齡產品標準。同年6 月,成立由政府11 個部門和老齡產業各領域專家組成的“ 老齡產業扶持促進委員會”。2005 年5 月,制定《低出生老齡社會基本法》,將“老齡化及未來社會委員會”升格為“ 低出生老齡社會委員會”。該委員會下設四個分科委員會,分別為低出生、老后生活、人口及經濟、老齡親和產業等。為了具體履行基本法,實施“第1 次低出生·老齡社會基本計劃”(2006~2010 年)及“新計劃2010”(2006 年7 月)。2011 年實施“第2 次低出生老齡社會基本計劃”(2011~2015 年),目前已接近尾聲。“老齡化及未來社會委員會”下的IT 組將老齡產業具體劃分為8 大產業和6 大產業。而且,要求政府相關部門(知識經濟部、企劃財政部、國土海洋部、教育科技部、保健福利部)制定相應計劃及編制預算。根據要求,知識經濟部決定扶持老年用品及器械產業、護理產業和食品產業;企劃財政部具體扶持金融產業。保健福利部設立韓國老人人力開發院,挖掘適合老人的職業及支援老人創業,并開展老人教育,提供工作崗位。教育科學部負責老人終身教育事業。而且,利用IT 技術,開展遠程醫療。保健福利部和知識經濟部為了扶持老齡產業,2005 年向國會提交《老齡親和產業振興法》草案,2006 年12 月制定。[5]
韓國政府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國民經濟,促進老齡產業發展,于2006 年12 月28日制定《老齡親和產業振興法》,2007 年6 月28 日實施。該法由總則、建設老齡產業基礎、提高老齡產品質量、罰則等四個部分組成。
第1 章總則規定該法的目的、定義、國家及地方自治團體的責任和義務、發展老齡產業的規劃、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內容。第1 章第1 條規定,扶持老齡產業創造老齡產業發展環境,提高老人生活質量。由于急劇老齡化,老年人成為主要消費者,老齡產業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綜合制定及促進有關老齡產業的各種政策措施,創造老齡產業發展環境,提高老齡產品及服務質量,實現老齡產業體系化。而且,老齡產業主要對象是老人,而老人又是弱勢群體,不能全靠市場機制,需要國家適當介入,保護老年消費者權益。
第2 章規定培養專門人力和老齡產業研發、老齡產業標準化、促進國際合作及打入國外市場、設立和指定老齡產業支援中心、金融支持。第2 章第2 條規定老齡親和產品。老齡親和產品是指(1)主要由老人使用和攜帶的用具、用品或醫療器械;(2)主要由老人居住或利用的住宅及其他設施;(3)老人療養服務;(4)為老人提供的金融、資產管理服務;(5)以老人為對象的器械或服務;(6)專門針對老人的休閑、旅游、文化或健康支援服務;(7)適合老人的農業用品或務農支援;(8)其他以老人為對象開發的產品和服務。從事老齡事業者是指經營老齡產業的企業或組織。第2 條第4 項規定,中央行政機關是指管理老齡產品的中央行政機關,包括保健福利家庭部、勞動部等政府部門以及總統令規定的所有中央行政機關。第3 條和第5條規定,國家和地方自治體的責任和義務,國家和地方自治體應制定和實施有關政策,加強老齡產業基礎,提高老齡產品競爭力。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宣傳、教育及研發老齡產品;支持消費者健康活動;防止出現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及財產的事件;建立迅速公正的救濟措施解決消費者的不滿和損失;制定其他保護消費者的措施。第2 章第6 條規定,由國家和地方自治體指定專業人員培訓機構。第7 條規定鼓勵研發,采取措施提高國際競爭力。第8 條為了提高產品質量,促進老齡產業標準化,為此制定代理機關。第9 條為了促進老齡產業的國際合作及打入國外市場,支援有關技術及人力交流;國際標準化、國際共同研發。中央有關行政部門為了扶持老齡產業,設立或指定老齡親和產業支援中心。
第3 章指定和標識優秀產品、撤銷優秀產品、禁止標識優秀產品、支援優秀企業家。第3 章第12條規定,由中央有關行政部門領導指定“老齡親和優秀事業者”、“老齡親和優秀產品”,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樣式使用標識。第15 條規定,被指定為優秀產品的企業可以得到技術開發資金和產品質量認證服務、研究設施及設備。但是撤銷指定時,需要返還相應的資金。
第4 章罰則。
為了增進和維護老人的健康和生活便利,提高生活質量,將老人生活有關的產品和服務作為一個產業,進行分類。韓國“老齡化及未來社會委員會”將老齡產業大體分為14 大產業。具體內容如下:
1.護理產業
護理產業主要包括機構護理服務、居家護理服務、預防支援服務。
2.老年用品及器械產業
老年用品及器械市場從治療擴大到預防及早期診斷、維持及增進健康等個人健康管理服務。老人用醫療器械要求操作簡單攜帶方便。目前,小型或便攜式產品受歡迎。今后,由于老年病增加,對延長生命及提高生命質量的醫療器械需求擴大,這些產業與護理產業密切相關。
3.藥品(西藥)產業
藥品產業屬于高附加值產業,也是老齡產業的核心產業。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病對藥品的需求急劇增加。神經系統類、循環系統類及新陳代謝類藥品需求增加。
4.韓方(中藥)產業
中藥作為健康保健食品及醫療輔助產品,廣受老年人喜愛。隨著中藥及天然植物的研發,中藥相關的產業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如韓方保健旅游、韓方抗衰老保健食品、老人專用韓方化妝品、老年病中藥材開發等前景廣闊。
5.殯葬產業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國民生活方式、價值觀的變化,對尸體的處理、殯葬用品制造、殯儀館、殯儀車租賃、墓地、火葬場、骨灰盒及葬禮用品等產業發展很快。
6.食品產業
進入老年期,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衰退,老人容易患病。為了提高身體各種機能,開發健康保健食品,這些食品比一般食品附加值高。隨著老人收入增加及對健康的意識提高,對健康食品的需求急劇增加,尤其對保健食品、藥用食品、營養食品的需求急劇增加。
7.服裝產業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體型也會發生變化。而且,身體有障礙的老人對特殊服裝的需求增加。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老人對專門服裝,如運動服、休閑服、登山服的需求增加。
8.信息產業
老齡信息產業包括信息通信服務、信息通信儀器、計算機有關服務以及保健醫療服務、數字軟件開發服務。
9.休閑產業
休閑產業具有增加休閑設施的作用。因此,需要建設老齡休閑園區、開發老人體育項目及用品、老人專用游戲。
10.金融產業
老人資產管理服務、個人年金和退休信托保險服務、住宅反向抵押貸款業務。
11.住宅產業
隨著身體機能的衰退,老人居家活動增多,需要一定的居住空間。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獨居或老人夫婦家庭增多,對老人專用住宅的關心增多。通過住宅供給及改造,可以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便利。
12.農業
雖然農業屬于第一產業,但是農產品加工及流通又屬于第二、三產業。農業不僅可以為老人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又可以減少福利費用。今后,通過為老人開展農業教育及農業支援,支持更多的老年人務農。
13.交通產業
交通產業包括交通服務業(運輸業、信息提供)、交通設施建設業(道路、鐵路、停車場)。今后,可以普及無障礙公交、老人感應信號、熒光顯示屏等。
14.教育產業
職業培訓、教育講座、市民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老人生活質量,又能促進教育產業發展。如文化、教養、健康、計算機、語言、休閑等各種教育產業。
目前韓國國內高端市場基本由日本產品占領,而低端市場又由中國產品主導。但是,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及護理服務的需求增加,醫療器械及福利用具、金融、居住、休閑等產業增長很快。韓國政府預測,老齡產業市場規模為2010 年43 兆9 000 億韓元,到2020 年將達到148 兆6 千億韓元。[6]下面主要考察居住、醫療護理、金融保險、休閑信息等領域的產業發展狀況。
1.居住領域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老人夫婦或獨居老人增加很快,因此老人對居住環境的關注度增加。老人由于收入、健康、地域、教育水平不同,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不同,但都希望能居住在有配套服務功能的住宅。韓國老人居住設施分為養老設施、老人共同生活家庭、老人社會福利住宅等。由于過去限制民間企業投資福利產業,因此老年居住設施嚴重不足。韓國老齡產業發展主要以老齡村或收費老人之家等居住領域為主。韓國最初收費老人福利設施叫柔堂村。目前除了三星、現代等大企業外,從事休閑業、建筑業的企業、金融機構、社會福利法人、宗教團體、個人和民間企業參與居住有關的老齡產業。但大多數投資集中在首爾地區,而且老人福利設施走向大型化、高端化。代表性的老齡村項目有三星諾布爾卡云特。關于健康、醫療、護理領域,公共部門和民間部門設立老人專門醫院。
2.醫療、護理服務領域
老齡期因患慢性病及腦功能衰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影響。但由于家庭規模縮小,老人很難得到家庭成員照護,因此對保健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由于實施《老人長期療養保險法》,預計護理領域的人力及福利用具的需求增加。今后,由于福利多元化,民間參與增加。目前,醫療福利服務領域,各種療養設施嚴重短缺,各種專業人才匱乏。
3.金融保險領域
由于老人擔心遇到金融風險及經濟損失,除了個人年金和退休信托保險以外,很少利用其他金融商品。為了方便老人利用各種金融商品,政府有必要對民間金融機構經營的金融商品給予稅收優惠。預計金融產業市場規模到2020 年達到2042兆韓元。[7]
4.休閑·信息領域
老人休閑設施有老人福利館、敬老堂、老年教室、老人休養所。2008 年,老人福利館有228 家、敬老堂57830 家、老年教室1260 個、老人休養所4家等。其中大部分設施由公共機關負擔費用。由于針對老人的旅游產品、興趣活動及教育活動少,老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家看電視,聽廣播。但是,經濟寬裕的老人希望休閑活動更豐富。另外,在信息化社會,老人也需要得到信息教育。目前,通過老年社會福利設施、非營利團體、地方自治團體進行信息教育,但是今后需要擴大計算機普及因特網的使用。
[1]鮮于悳.韓國老齡產業現狀及未來趨勢[J].東北亞學刊,2015(2).
[2]韓國統計廳.將來家庭狀況統計[EB].http://kostat.go.kr/portal/korea/index.action.
[3]韓國保健福利部.老人狀況調查[M].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2011:5
[4]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老人長期護理保險統計年報[M].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2013.
[5]金秀英,李義勛等.老齡產業的理解[M].首爾:學知社,2011:88.
[6]高在郁,黃振秀.老年社會福利論[M].首爾:良書苑,2010:255.
[7]樸賢植,李允靜等.老齡親和產業和福利經營的理解[M].首爾:良書苑,20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