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 雷
(湖北經濟學院法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公共選修課,是高校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開設的以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教育為核心,在學校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計劃外的各類課程的總稱。[1]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從上個世紀80 年代末開始,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要求本科生必須跨學科選修若干人文藝術、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從而成為我國高校公共選修課制度的開始。公共選修課實施三十多年以來,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和研究中,教學質量是關鍵。雖然已經有國內的學者給出了為數眾多的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但是在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中,各評價指標在整個評價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對各具體評價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值。本文試圖在對高校公共選修課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指標遴選的基礎上,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具體的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
目前常用的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主要有四種方法,即個人主觀經驗法、德爾菲加權法、專家加權平均法、層次分析法。其中前三種方法主觀性較高、隨意性大,有可能導致系統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得不到合理的體現,最后一種方法雖精度較高,但是較為復雜,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并不適用于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因此本文試圖運用秩和運算法來確定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秩和運算法計算指標權重的優點在于其并不取決于某一個評委的意見,而是綜合所有評委對指標重要程度的各種意見之后決定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以下簡要列出秩和運算法的計算公式和數據的一致性檢驗方法。[2][3]
由個評委對評價對象的n 個因素(指標)按其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最重要的因素記為1,第二重要的因素記為2,以此類推,最不重要的因素記為n。每一個因素排在第幾位的序號數叫做該因素的秩,把m 個評委所給的秩加起來所得結果叫做該因素的秩和,第j 個因素的秩和用Rj表示,則權重aj的計算公式是:

在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前,需要對評委們的排序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的步驟如下:
1.假設H0:m 個評委對n 個因素的重要程度看法是不一致的;
2.計算統計量x2=m(n-1)w,而w=S/[(12)-1m2(n3-n)]
3.根據顯著性水平a 及自由度df=n-1,查x2值表找臨界值x2a(df);
4.結論:如果x2≥x2a(df),則否定原假設H0,可以認為m 個評委看法是顯著一致的;如果x2<x2a(df),則接受原假設H0,可以認為評委們的看法還沒有達到顯著一致的程度,應進行必要的調整,即建議評委們對于n 個因素的重要程度再次進行討論,以盡量達成一致意見。
1.若數據顯著一致,則表明各位評委對評價對象的不同因素(評價指標)重要性的看法大體上相同,只要評委們所依據的標準是客觀正確的,評定結果就是有效的,所得權重分配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若數據還沒有達到顯著一致的程度,則表明評委們的看法尚有分歧,則所得權重分配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需要對評定結果進行討論和調整,直至達成一致,調查數據方可采用。
湖北經濟學院是一所全日制省屬本科院校。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16000 人,共開辦了43 個本科專業、31 個專科專業,已經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干,法學、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從學校公選課開設的總體情況來看,2012-2013 學年第二學期全校共開設公選課76 門,班級118 個,選修學生18395 人,平均班級規模為156 人。其中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38門,占50%;綜合類課程34 門,占44.74%;藝術類課程4 門,占5.26%。與本校開設專業相關的課程68 門,約占89.47%;由教授開設的課程12 門,占15.79%。
筆者在對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的文獻分析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初步篩選出評價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的35 個指標,并從筆者所任教的高校——湖北經濟學院隨機抽取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學生300 名,就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重要性程度做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87份,有效回收率為95.67%。接下來運用SPSS18.0統計分析工具對調查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確定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 個第一層評價因素(一級指標)和12 個第二層評價因素(二級指標),見表1。最后運用秩和運算法計算出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權重值。

表1 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項目
表2 列出了八位評委(編號分別為一、二、…八)對12 個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重要性的排序數據。
利用表2 數據求指標權重分兩步進行:
1.一致性檢驗
第一,假設H0:八個評委對12 個因素的重要程度看法是不一致的;
第二,計算統計量(秩和Rj已列于表2 第3列)

第三, 取顯著性水平a=0.01, 自由度df=n-1=12-1=11,查x2表找臨界值
第四,結論:因為x2=49.61>24.72,否定H0,可以認為八個評委看法是顯著一致的。
2.權重計算
指 標I11,I12,LI31的 權 重 分 別 用a1,a2,La12表 示,則依據權重分配的計算公式aj=2[m(1+n)-Rj]/[mn(1+n)],可得,a1=2[11(1+12)-75]/[11×12(1+12)]
同法,可求出其它指標的權重值,見表2。
本文依據專家的調查數據,運用秩和運算法確定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指標權重,構建了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需要說明的是,在指標的遴選中,由于研究條件的限制,只選取了一個學校的學生樣本,對評價指標重要性的認識受主觀偏好的影響較大。另外不同的專家群體對各評價指標的權重評定結果也不盡相同。本文所選擇的八位專家,雖然均從事過多年的高校公共選修課教育,但是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等方面的差異,不可避免也存在著一定的主觀偏見。因此,在進行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時,可將多種方法對比使用,采用多種賦權方式相結合的組合賦權法為評價指標賦權,綜合確定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權重,以盡量做到客觀公正。
[1]黃漢芬.高校提高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的路徑選擇[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2]程書肖.教育評價中諸因素權重的確定[J].教育理論與實踐,1989(6).
[3]鄭延福.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J].統計與決策,2011(15).
[4]許虹,甘菊梅.提高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與控制對策[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
[5]郭網紅.高校公共選修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系統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6).
[6]張海龍,肖月,周子明.對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選修課質量的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4).
[7]張慧琴,李中凱.對提高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36).
[8]劉理,樓程富.公共選修課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踐與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