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中學(225100) 張 愈 ●
雖然我國大力抓教育教學工作,但是在實際推廣新教學模式的改革過程中,依舊困難重重.許多學校雖然在生物教學上一直提出轉變教學理念,但是在過程中卻過于理論化,根本在教學中開展不起來,讓教學新模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露出弊端.
首先,師生缺乏交流.許多教師想要與學生交流,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時候并不能理解學生的想法,無法順應學生的思維.
其次,教學的固化思維.許多教師雖然想要去轉變教學模式,但是只是浮于表面,在深層次的還是傳統教學的固化思維,許多教學方法不能轉變,這讓學生感到課堂的枯燥無味.
最后,課堂缺乏有效的組織.教師只是完成課堂教學,沒有在課下延續學生的興趣能力的培養,沒有組成實驗小組去進行實踐,這讓學生很難掌握與鞏固所學的知識.
如今的素質教育已經全面推行,現在又提出了新課程改革.在生物教學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讓學生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在傳統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是傳授口頭的理論知識,為了教學而教學,這與具有實踐性特點的生物教學是相違背的.在筆者調查的所有學生中,86%的學生認為,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由于枯燥無味,所以容易引起抵觸心理.“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作為處于認知年齡段的學生,教師不能讓他們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而是要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在課堂內外探求知識,并且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把過去的教育模式轉變過來,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與能力去相應地調整教學理念與方法,把過去單純教學的課堂作為一個培養能力的實踐場所,建立一個高效自主創新的新型生物課堂.
在一部分初級中學中,忽視了生物學科的地位,認為可有可無.教師沒有積極地去轉變教學思想,從而更加惡化了學生學習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視生物的地位,筆者在這幾年工作實踐中提出了“讓學生愛生物,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為主題的課題研究,以轉變教學方式為最終目的,把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生物教學質量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在課堂中轉化師生關系,讓教師與學生處在同一個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教師及時溝通.在課下,筆者會讓學生寫一些小紙條,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寫上去,然后交給筆者,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方便,更能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利用科學技術可以將畫面形象直觀地演示出來,讓學生對于課本的知識了解得更加直觀.比如,在以往講解《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的時候,必須要帶上幾幅細胞分裂的圖例,用很長時間才能把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給學生講解明白.然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細胞分裂的過程做成flash,用十幾秒的時間就可以形象地把細胞分裂過程表現出來,之后只需要做簡單講解,學生們就可以理解得很徹底.利用多媒體,可以把復雜的理論變得直觀化,因為學生們喜歡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教師冗長而抽象的講解,所以應提倡在教學過程中更廣泛地應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創新能力強.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點.生物是一門能夠拓展思維的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課本去按部就班地給學生灌輸理論,這樣只會禁錮學生的思想.作為理科學生,需要的是拓展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將自己的能力去毫無限制地釋放出來.在如今的考試中,試題越來越開放,許多都不是課本上的死知識,而是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在平時的課堂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他們自己去嘗試發現新的結論.
高中學生是剛從初中畢業,他們的知識儲備水平有限,在教學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漸進.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高一的學生,應該以培養他們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為主要教學目標,在課上用簡單的圖例和動畫告訴他們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比如,筆者會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與社會、生活、經濟有著重要的聯系,因此提升了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而到了高二高三,就要以拓展學生知識為主要目標,可以在講解完課本內容之后,額外增加一些課外知識.比如,講述DNA的結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時可以與化學的物質結構相結合,講述有絲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向兩極移動時需與物理的力學方面的知識相結合.
總之,優化生物教學,將傳統課堂轉變成為一個高效自主的課堂,是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我們需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既得到了知識,又發展了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