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能強 ■身份證號碼:330103196502061611
作為建筑工程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創新思維在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創新思維的實際管理水平,從而有效優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實踐效果。本課題的研究從項目管理創新的原則方法著手,僅供參考。
(1)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要以適應市場需要為前提,市場是動態且不斷變化的,只有適應市場才能有所發展,并創造一定的社會效益和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占有已有市場,開拓潛在市場的關鍵在與良好的社會效益,獲得市場的關鍵在于施工的工程高質量和快速度兼具,并能保證施工的安全,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企業獲得經濟效益進而增強了企業占有市場且向前發展的能力,這兩者缺一不可。若施工企業的建筑產品在質量上存在問題,施工進度落后,必然會使其社會形象受損,從而影響對市場的占有能力。
(2)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要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同的社會生產力對于企業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兩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只有將勞動者、勞動對象及勞動工具這社會三要素有效的結合。才能發揮其潛在的能力。在補缺經濟時期,不缺少勞動對象。但在市場經濟階段,優質的勞動力要依靠市場競爭,若競爭失敗,就失去了勞動者,生產力諸要素便不能進行結合,便不能發揮其潛在的生產力,而這直接導致市場的淘汰,這是很殘酷的現實;勞動者是生產力三要素的支柱,是掌握、使用勞動工具,獲得勞動對象的主體。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勞動者的素質越來越重要;而勞動工具由于技術含量高、設備新、產量大設備、器具的使用,其所占成本越來越重,變成了關注的重點,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創新所遵循的原則就是使生產力三要素有效地組合協調,充分發揮其能力,為社會做貢獻。
基于建筑施工管理成為保障工程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21世紀,傳統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已經落后,不能適用于現階段的建筑施工,進行創新及改革迫在眉睫。
現階段我國的建筑項目建設實行招投標制度,即企業利用項目招投標的競爭方式來獲取工程的施工權。這是在原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也是一次偉大的變革。往往在變革的路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招投標制度也不例外,其主要的原因是體制改革的不完善。現代建筑企業建立現代化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只有完善了企業的管理制度,企業才能解決在施工管理活動中的問題,因此,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新需要便是施工管理工作的完善與創新。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必須找到適應其發展的良方,并適應新形勢下消費市場的需求,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得一席之地。通過對建筑行業施工管理工作的創新,并吸取我國早期閉門造車政策的教訓,我們得出結論,建筑施工管理的創新是社會大趨勢所迫,是適應社會發展形勢的必然。因此新形勢下對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創新十分緊迫。
近年來,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十二五”規劃的進一步實施,我國出現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工程。毫無疑問,這給各施工企業帶來了更難得的發展空間,各施工企業競爭激烈,集中所有力量發展市場,占領項目,這無形中加大了項目承攬的難度。但新的問題出現了,由于過分注重承攬工程任務,忽略了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導致建筑工程整體造價增加、工程質量下滑和經濟效益下降的現象。
目前,我國的建筑市場標準和管理制度標準仍不完善,部分施工企業的領導者盲目地追究施政成績和利潤的最大化,用盡一切手段降低成本,減少了相應管理資金的投入,工程的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無法保證,工程事故頻發,許多施工中不易察覺的危險便出現了。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建筑企業忽視了安全生產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重要性,只把目光放在工程成本最小化和實際經濟效益最大化上。而工程項目經理和相關領導往往會因為工程事故繁多瑣碎,忽視了與安全生產有關的規范性文件,僅以口頭強調保證,在實際工作中并不具備任何效力,便造成了實際工作中的安全隱患。
唯有不斷地創新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要創新施工管理,必須要從組織機構、技術與觀念的角度進行分析。
唯有觀念創新,管理工作方可得到發展,創新管理觀念先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創新觀念要以項目施工管理實際需求要與施工單位自身的情況為基礎,不斷尋找最佳的模式,使其可以更符合建筑市場的發展規律,這是創新施工管理的核心。
所謂的技術創新就是施工單位利用新裝備、新工藝及新技術與新知識,采取新的經營模式與生產方式,增強產品競爭力與附加值,使其可以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同時實現其市場價值,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企業不僅要具備先進的管理手段而且還要具備較高的施工技術水平,而先進的管理手段是需要借助計算機而實現的,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運用計算機技術,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最佳手段。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采取傳統的施工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在具體的施工管理過程中,規定項目的范圍為施工合同所涉及到的內容,同時以此為依據展開管理工作,隨著合同的確定要同時建立項目經理結構,在合同終止時結束,矛盾在于項目經理機構盡管從一定意義上發揮建筑工程施工單位的代表功能,其本身并不在企業的范疇內。從這一角度來說,項目經理部無法對施工管理中的責任進行承擔,在施工過程中的項目經理部從施工單位考慮的角度出發,但卻忽略了長遠的發展,埋下諸多隱患。
通過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占據市場并實現市場價值。只有掌握了相關的核心技術,才能占領相應市場,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在強有力的創新技術的支持下,才能保證施工的質量和進度,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機制的創新能不斷增強市場的競爭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場,并不斷開拓和占有潛在的市場。企業的實力是來源于項目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市場機遇的判斷和捕捉能力則來源于項目部及時準確的信息和良好的業績。所以,要增強企業實力,必須加強項目部的建設,提高其社會形象和市場敏感性,建立激勵機制,為人才創造適合發展的環境。
通過對創新思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應用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該項工作的開展有賴于對多方面影響因素的掌控,有關人員應該從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觀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即有優勢,研究制定最為符合實際的創新思維應用方案。
[1]臧永青.淺談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3):88-89.
[2]張道峰,黃京波.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03):112-113.
[3]孔繁璞.探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