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芬 司武保
(北京建筑大學,北京 100044)
混凝土是目前土木工程結構中應用最多的材料,其耐久性是關系土木建筑工程使用壽命和建設效益的主要因素。當前關于混凝土損傷劣化過程的研究與實際工程所處環境不符,實際工程的耐久性是在荷載因素與環境因素雙重和多重破壞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損傷劣化過程。開展有關混凝土耐久性在多因素作用下劣化機理的研究已成為當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一個重點。
實際工程中常見影響因素有:凍融循環、氯鹽侵蝕、硫酸鹽的侵蝕、應力作用等。由于單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已經相對成熟,在此不對單因素進行考察。本文重點分析多因素耦合作用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其組合形式為:硫酸鹽和氯鹽耦合作用;凍融循環與鹽耦合作用;荷載與凍融循環雙因素耦合作用;荷載與鹽侵蝕雙因素耦合作用;荷載、凍融循環和鹽侵蝕三因素耦合作用。
程曉斌[1]研究表明,氯離子與硫酸根離子在混凝土中短期內相互牽制,硫酸根離子與水泥水化產物反應的生成物以及氯離子生成的Friedel 鹽均會堵塞空隙,延緩離子的擴散。
劉惠蘭[3]研究水泥砂漿的腐蝕試驗,認為氯鹽雖然減緩了水泥砂漿的硫酸鹽腐蝕程度,但高濃度的氯離子會形成針狀細小微粒的氯鋁酸鹽,產生較大的膨脹應力;此外氯鹽還會導致混凝土溶解破壞和物理腐蝕,從而導致混凝土的損傷加劇。在干濕交替的環境下,氯鹽的存在,會造成混凝土表面的剝蝕,因為干燥時,鹽類會在孔隙中結晶進而產生足夠大的結晶壓力,使混凝土崩碎或剝落,其腐蝕速度遠遠高于環境水的化學腐蝕,破壞程度也更加嚴重。
李鵬[4]研究了硫酸鹽與氯鹽雙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損傷變化,選取5% Na2S04+3.5% NaCl 混合溶液和5% Na2S04+10% NaCl 混合溶液做對比,實驗結果證實了劉惠蘭的結論,即氯鹽雖然減緩了水泥砂漿的硫酸鹽腐蝕程度,但高濃度的氯離子會形成針狀細小微粒的氯鋁酸鹽,產生較大的膨脹應力。同時氯鹽還會導致混凝土溶解破壞和物理腐蝕,從而導致混凝土的損傷加劇。
孫偉等[5,6]歸納概括了國內外關于混凝土在氯鹽和硫酸鹽復合作用下損傷失效研究的主要成果,建立了復合因素下混凝土耐久性試驗系列新方法,并以此來模擬我國西部地區混凝土面臨的耐久性問題。在耐久性試驗研究的基礎上,經理論推導和機理分析研究了混凝土在硫酸鹽-氯鹽復合作用下的氯離子擴散規律和混凝土損傷劣化及微結構演變過程。結果表明:在復合溶液中混凝土腐蝕初期,氯離子擴散可視為在等效圓孔和基體構成的多孔介質中進行,而硫酸鹽生成的腐蝕產物填充了混凝土的孔隙,導致混凝土的孔徑變小,在一定程度改變了毛細管的連通性,從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氯離子擴散系數。在腐蝕后期,氯離子擴散可視為在基體-二維裂紋中擴散。硫酸鹽腐蝕產生裂紋并導致混凝土裂紋指數(基體面積/裂紋面積)不斷下降,氯離子擴散系數也隨之上升。混凝土在硫酸鹽-氯鹽復合溶液中,其微觀表現為腐蝕產物密實混凝土孔隙并最終導致孔壁開裂;漿體-集料界面區大量腐蝕產物形成,并導致裂紋的產生;其細觀表現為裂紋在漿體形成、連通并擴展,最后導致集料的開裂并形成連通性大裂紋;宏觀上表現為混凝土長度增加,粗大裂紋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破壞后期出現無粘性剝落。
總之,混凝土無論在單一硫酸鹽溶液還是硫酸鹽-氯鹽復合溶液作用下,宏觀測試的主要性能表現為:相對動彈模量先上升后下降,重量先增加后下降,體積變化先上升后穩定然后繼續上升。就腐蝕機理而言,復合溶液中氯鹽的存在不改變混凝土的硫酸鹽損傷機理,只是延緩了混凝土的硫酸鹽損傷程度;而硫酸鹽的存在,抑制了氯鹽的早期腐蝕,但加速了后期的腐蝕。最終兩種腐蝕介質相互促進,使腐蝕程度加劇。
慕儒[7]研究了凍融循環耦合鹽溶液作用下混凝土的性能,選取了五種混凝土,分別為普通水泥混凝土(OPC)、普通引氣混凝土(APC)、高強度混凝土(HSC)、鋼纖維增強混凝土(SFRC)和引氣鋼纖維增強混凝土(ASFRC),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分別為C40、C60 和C80,鹽溶液為3.5% NaCl 和5% Na2SO4溶液。結果表明:(1)混凝土在3.5%NaCl 溶液中快速凍融時表面剝落非常嚴重,質量損失率遠大于純水中凍融作用,而在5%Na2SO4溶液中凍融時的質量損失率比在純水中時要小。(2)因鹽溶液降低冰點的作用,使混凝土凍融過程中的動彈性模量下降速度比在純水中時慢,導致混凝土在NaCl 溶液中凍融壽命比在純水中提高10%~30%。在Na2SO4溶液中凍融時,低強度等級混凝土的凍融壽命比在純水中略有增加,但HSC 的凍融破壞因硫酸鹽腐蝕作用而提前,而且破壞形態為脆性破壞。(3)APC 在NaCl 和Na2SO4溶液凍融時的質量損失只有相應非引氣OPC 的30%~40%,其相對動彈性模量加速下降的時間比相應非引氣OPC 要晚,抗凍融壽命明顯增加。(4)SFRC 在NaCl 和Na2SO4溶液中的凍融壽命比OPC 和APC 長,說明鋼纖維對凍融耦合除冰鹽或硫酸鹽雙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損傷的抑制效果比引氣更加明顯,但它對混凝土的鹽凍剝蝕幾乎沒有影響。(5)ASFRC 對凍融耦合除冰鹽或硫酸鹽雙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損傷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抗凍融壽命大大增加,而且其增加值遠大于引氣和鋼纖維單獨增強時增加值之和,產生顯著的增強復合效應[8]。
Janssen[9]等研究了在3.0%濃度NaCl 溶液中的混凝土在進行凍融循環試驗時,氯離子顯著加劇了混凝土的凍融質量損失,即加劇了混凝土的凍融破壞。
余紅發等[10]在Fick 擴散定律的基礎上推導出了氯離子在混凝土中擴散行為的新擴散方程,克服了Fick 擴散定律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問題,得到混凝土的氯離子擴散理論基準模型,在此基礎上導出混凝土表面剝落氯離子擴散理論模型、混凝土凍融循環氯離子擴散理論模型和混凝土損傷氯離子擴散理論模型。
綜上所述,耦合鹽溶液后,混凝土的抗凍性降低;但對于不同種類的混凝土的抗凍融能力降低程度不同,引氣或摻鋼纖維可以顯著提高抗凍性。鹽凍雙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劣化程度是遠大于凍融單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劣化程度的,這是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
Jacobsen[11]指出荷載對混凝土凍融循環破壞主要是由裂縫的存在而產生的,所以初始裂縫將增大凍融循環的破壞作用。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科技產品在生活領域的深入,一些新興的“科技疾病”已經悄然出現在疾病譜之中。如:夏季的“空調病”,智能手機所帶來的“手機拇指病”等。近年來,“加濕性肺炎”這個新興的科技疾病走入了人們的視線,“加濕性肺炎”并非專業醫學名詞,也并非單指肺炎,與加濕器也無必然聯系,而是因加濕器使用不當造成的呼吸道系統的一系列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孕、產婦是一特殊群體,在現今社會受到了家屬的“盲目關心”,而家屬醫學知識的匱乏或不良的使用方式,可能在無意中損害了孕婦的身體健康。
孫偉、慕儒等[12]研究了在凍融循環和三分點彎曲荷載共同作用下引氣高強混凝土(APC)和非引氣高強混凝土(NPC)的損傷過程和損傷機理,施加的荷載比例分別為0、0.1、0.25 和0.5。結果表明:(1)當荷載比例為零或者較小時,兩種高強混凝土都能承受的凍融循環次數較多;(2)當荷載比例較大時,兩種高強混凝土破壞時所經受的凍融循環次數均下降,且荷載比例越大,能經受的凍融循環次數越少。盡管在荷載比例較大時抗凍性降低較大,但是兩種高強混凝土的抗凍性能表現還有所不同,當水灰比較大時,APC 高強混凝土能經受的凍融循環次數稍大于NPC 高強混凝土;當低水灰比時,則是NPC 高強混凝土的凍融循環次數稍大于APC 高強混凝土,這是因為低水灰比時引氣使APC 高強混凝土的強度降低明顯,在荷載作用下容易斷裂,同時低水灰比使NPC 高強混凝土更為致密,抗凍性提高[13]。
劉波[14]研究了C20 和C30 混凝土在0、0.3、0.5和0.7 的荷載比例下抗凍性能,獲得了荷載比例與耐久性的變化關系以及荷載比例對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影響規律。即荷載比例對混凝土試件的孔隙也有很大的影響,當荷載比例為0 時混凝土內的孔隙是由水化程度和施工條件決定,比較穩定;而隨著荷載比例的加大,混凝土的孔隙慢慢增大,無害孔向有害孔轉變,導致混凝土的抗凍性能的下降。在荷載比例小于0.3 時,由于加載對混凝土試件內部孔隙的“壓合”作用,抗凍融性能下降的幅度很小,速度很慢;當荷載比例大于0.3 時,其下降速度很快,且下降速度隨著荷載比例的加大而加快。
嚴安等[15]考慮到了在荷載和凍融循環雙因素作用下,臨界裂紋擴展破壞的突然性,從結構安全性考慮,根據實驗結果給出了混凝土在荷載及凍融同時作用下可靠度計算公式;同時引入“等效凍融循環壽命”的概念,即應力作用下的凍融循環周期數nr 轉化為不受應力作用下的等效凍融循環周期數nre,只要在受應力比r 作用下凍融循環壽命nr 次的混凝土失效概率與受應力作用下凍融循環壽命nre 次的混凝土失效概率相同,就可得到等效凍融循環壽命。在失效概率相同的條件下,推導出了不受應力作用下的混凝土凍融循環壽命和不同應力狀況下的混凝土凍融循環壽命的關系式,由此可以根據不同應力狀況下的混凝土凍融循環壽命試驗結果計算無應力狀態下的等效凍融循環壽命,也可以根據按標準方法在無應力狀態下的測得的凍融循環壽命(次數)推算不同應力狀況下的混凝土凍融循環壽命。
總之,耦合荷載作用后,混凝土的抗凍性遠小于混凝土在單獨凍融循環作用下的抗凍性;耦合荷載作用后,混凝土的內部損傷遠大于單因素損傷。即在荷載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的破壞主要為外荷載加速凍融破壞,和不受荷載作用下的凍融循環破壞不同。
關于荷載與鹽侵蝕雙因素耦合作用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國內外的研究報道很多。
方永浩[16]研究發現混凝土澆筑或試件成型時,粗骨料下部砂漿或多或少會沉降而與粗骨料間形成近似與澆筑面平行的弱結合層。混凝土試件抗壓強度測定和持續壓荷載作用下,混凝土氯離子滲透性測定時試件受力方向一般與澆筑面平行,與實際混凝土工程受力方向不一致,這對于抗壓強度測定來說可能影響不大,但對于持續壓荷載作用下混凝土氯離子滲透性可能會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在低應力水平時,受力方向不同可能導致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即壓荷載作用下的混凝土氯離子滲透性可能還與其受力方向有關的結論。
何世欽[17]研究表明在同一深度處的氯離子含量隨著彎曲荷載的增大而增加;當在鹽溶液中浸泡時間較短時,氯離子含量受荷載的影響不明顯;隨著浸泡時間的增加,同一深度處的氯離子含量隨著荷載的增加而增加。
金祖權[18]研究以5%Na2SO4+3.5%NaCl 溶液為腐蝕溶液,使用浸泡腐蝕制度和浸烘循環制度,對混凝土施加35%和50%的彎曲荷載,測試混凝土的相對動彈性模量隨腐蝕時間的演變規律。結果表明:混凝土在5%Na2SO4+3.5%NaCl 浸泡作用下,其膨脹率變化為先增加,然后穩定。混凝土通過浸烘循環腐蝕加速后,得到混凝土膨脹率變化全過程包括三個階段:上升段、穩定段和加速上升段;混凝土在彎曲荷載和鹽侵蝕作用下,彎曲荷載加速了混凝土的損傷劣化速度,荷載率越高,混凝土的損傷劣化速度越快。混凝土失效時間隨彎曲荷載率增加呈乘冪函數下降。
范穎芳等[19]研究發現,受硫酸鹽腐蝕的混凝土的破壞形式和腐蝕前相同,但開裂荷載比腐蝕前提高2~4 倍,破壞荷載也比腐蝕前提高30%~60%。
總之,混凝土試件在外荷載或應力作用下產生微裂縫,加速了各種鹽溶液的滲透和擴散,從而加速了混凝土的劣化。
孫偉、慕儒等[20]詳細研究了混凝土在彎曲荷載-凍融、彎曲荷載-氯鹽、彎曲荷載-復合鹽、彎曲荷載-鹽湖鹵水、壓荷載-鹽湖鹵水和彎曲荷載-堿集料反應下,混凝土的損傷過程以及氯離子在混凝土中的擴散行為,并對混凝土試驗加載裝置不斷更新,形成了高精度、長壽命、易測試的彎曲加載系統和壓應力加載系統。研究結果表明:彎曲荷載明顯劣化了混凝土的抗凍性,在高應力比下,混凝土的凍融循環甚至出現脆斷;彎曲荷載也加速了氯離子在混凝土中的擴散以及堿集料反應對混凝土造成的損傷。但在壓應力小于80%的情況下,氯離子擴散并不會加速。
王陣地等[21]研究了路用混凝土中的鋼筋在凍融循環-氯鹽侵蝕-荷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銹蝕行為。實驗表明當試件放入含有3.5%NaCl 溶液中,并分別對其施加0.3 和0.4 的荷載比例,放入快速凍融試驗機中進行凍融循環時,在高荷載比例的條件下縮短了鋼筋脫鈍的時間,增大鋼筋發生銹蝕的風險。
曹銀等[22]研究了粉煤灰-礦渣粉混凝土在凍融循環-氯鹽侵蝕-荷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能。提出了殘余應變表征混凝土損傷的初步模型;在凍融循環-氯鹽侵蝕-荷載三因素協同作用下,鹽凍循環導致的表面剝蝕仍然是混凝土破壞的主要因素,對于強度較高的混凝土來說表面剝蝕量很小。外部彎拉應力的施加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鹽凍過程中的表面剝落和內部損傷。
綜合分析多因素耦合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可知,多種因素耦合后都會比單一因素的影響程度大,腐蝕速度快,可以較好地反映實際工程混凝土的腐蝕情況。但是實驗室模擬還是和實際工程環境有一定的差異,一是實驗室多采用快速實驗方法,比如鹽溶液的濃度遠遠大于實際環境中的濃度,另外實際工程的荷載作用狀況更為復雜多變,還有實際環境中常常還伴隨有濕度的變化等等。為了能更好反映實際混凝土工程的現狀,需要就實際環境中混凝土工程,在實際荷載作用下的腐蝕狀況加以觀測,但是這一工作耗時長、工作量巨大,還需要多部門的配合進行。
[1]陳曉斌,唐孟雄,馬昆林.地下混凝土結構硫酸鹽及氯鹽侵蝕的耐久性試驗[J].中南大學學報,2012,43(7):2804 -2811.
[2]梁詠寧,黃君一,林旭健.氯鹽對受硫酸鹽腐蝕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福州大學學報,2011,39(6):1 -5.
[3]劉惠蘭,黃艷,韓云屏,環境水對砂漿、混凝土的侵蝕性研究,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7(6):12~15.
[4]李鵬.荷載與鹽溶液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與壽命預測[D].揚州大學,2014.
[5]金祖權.西部地區嚴酷環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壽命預測[P].南京:東南大學,2006.
[6]余紅發.鹽湖地區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機理及使用壽命預測方法[D].南京:東南大學,2004.
[7]慕儒.凍融循環與外部彎曲應力、鹽溶液復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壽命預測[D].南京:東南大學,2000.
[8]MIAO Chang-wen,MU Ru,TIAN Qian,et al.Effect of sulfate solution on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concrete with and without steel fiber reinforce-ment[J].Cement and Concrete,2002,32(1):31 -34.
[9]Janssen D J,Snyder M B.Mass loss experience with ASTM C666:with and without deicing salt[A].FTDo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in the resistance of concrete to scaling due to freezing in the presence of de -icing salt[C],Quebec,Canada,1997:247 -258.
[10]余紅發,孫偉,混凝土在多重破壞因素作用下的氯離子擴散方程,建筑材料學報,2002,5(3):240~247.
[11]Jacobsen S,Granl H C,Sellevold E J.High strength concrete -freeze/thaw testing and cracking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95,8:1775 -1780.
[12]慕儒,嚴安,孫偉.荷載作用下高強混凝土的抗凍性[J].東南大學學報,1998,28:138 -143.
[13]Co hen D Menashi,Zhou Yixia,Dolch L William .Non-air-entrained high-streng th-concrete—is it frost resistant?ACI Materials Journal,1992,89(2):406~415.
[14]劉波.模擬荷載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7:3 -4.
[15]嚴安,李啟令,吳科如.高性能混凝土在荷載作用下凍融性能及其可靠性分析.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3,(3):3.
[16]方永浩,余韜,呂正龍.荷載作用下混凝土氯離子滲透性研究進展[J].硅酸鹽學報,2012,11:1537 -154.
[17]何世欽,貢金鑫,彎曲荷載作用對混凝土中氯離子擴散的影響,建筑材料學報,2005,8(2):134~138.
[18]金祖權.西部地區嚴酷環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壽命預測[P].南京:東南大學,2006.
[19]范穎芳,周晶.受硫酸鹽腐蝕鋼筋混凝土構件承載力試驗研究[J].工業建筑,2000,30(5):13 -16.
[20]余紅發,慕儒,孫偉,繆昌文.彎曲荷載、化學腐蝕和碳化作用及其復合對混凝土抗凍性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2005,04:492 -499.
[21]王陣地,姚燕,王玲.凍融循環-氯鹽侵蝕-荷載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鋼筋的銹蝕行為[J].硅酸鹽學報,2011,39(6):1022-1026.
[22]曹銀.多因素協同作用下粉煤灰-礦渣粉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D].北京: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