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冰,李 玲,廖 歡,徐曉明 ■江西省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1
區域水工環(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調查作為一項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在社會經濟建設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基礎技術支撐作用,作為江西省資源集中賦存,城市發展群落密集,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萍樂坳陷帶地區,卻一直未開展任何比例尺的區域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本文試從各個角度研究分析,探討研究在該區域開展水工環基礎地質調查研究的必要性及緊迫性。
工作區地理上位于萍鄉-宜春-高安-南昌-樂平-景德鎮及其周邊地區,從西到東綿延400 公里,寬50-70 公里,面積約24600km2。區內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為主,主要有大廣高速、滬昆高速、德昌高速、昌銅高速、浙贛鐵路和杭南長高鐵、向蒲鐵路等。地方公路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為水工環調查工作提供了較好的交通條件。
人口資源及社會經濟發展:項目區位處贛中核心地區,橫貫東西,項目區內共涉及6 個地級市,27 個縣級行政單位,行政區劃總面積達2.9 萬平方公里,為全省國土面積的17.38%,涉及區內人口達1524.38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3.71%,區內工業經濟活躍,物產豐富。總體來說,項目區內是江西省城鎮化程度最高,經濟發展水平程度最高,傳統礦產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地區。
該區域開展水工環區域地質調查項目必要性及緊迫性總體可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對比,如下:(1)立足省級總體規劃布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①項目區在江西總體規劃布局中,具有獨特優勢,區內浙贛鐵路、滬昆高速向長江三角州經濟圈,北可與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戰略相連;南可融入珠江三角洲經濟圈;東南可融入閩東南三角圈經濟圈,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②項目區位處贛中核心地區,項目區面積2.46 萬平方公里,涉及行政區劃總面積達2.9萬平方公里,為全省國土面積的17.38%,涉及區內人口達1524.38 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3.71%,行政區內2014 年GDP 總產值7161.59 億元,占全省GDP 產值45.59%,以不到1/5 的行政區域面積,1/3 的人口比重,創造了全省近一般的GDP 產值,其在省內經濟戰略地位重要性可見一般。綜上所述,項目區是省級總體規劃布局中的重點區域,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經濟集聚區,是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增長極,因此,在該區域開展基礎的水工環地質調查,不僅可以推動促進該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更是落實省級總體發展規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2)完善區域地質工作程度,深挖區內資源潛力。①根據資料,項目區范圍內開展過一些不同精度區域地質、水工環方面的地質調查研究,區域地質、礦產地質調查前人工作程度較高,但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程度較低,項目區內水工環地質未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區內的水工環基礎性圖件嚴重缺乏,急需開展萍樂坳陷帶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填補區域水工環地質調查空白,服務地區經濟建設,為各級政府部門在進行宏觀決策時提供技術支撐。②而從資源角度分析,項目區位于欽杭成礦帶中部,礦產資源賦存有四大特點:一是礦種較多,但探明儲量的礦種較少;二是以煤炭資源和非金屬礦產為主;三是礦產資源的分布具有區域性;四是主要礦產分布相對集中,開發利用條件較好,交通便利。以煤炭資源為例,該區域是全省面積最大、煤系發育最好、儲量最多、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的煤田,累計探明儲量126440.1 萬噸,占全省總資源量的74.6%。因此,本次開展的水工環地質調查可指導礦產的環境開發、利用及綜合治理,對區域內深挖礦產資源潛力,集中高效利用資源優勢具有重要的指導促進意義。綜上,項目區內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屬全省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區域。但項目區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匱乏,及時盡早開展區內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可以更好的指導促進區內礦產資源經濟發展。
(3)做好地質基礎工作,服務城市可持續發展。根據省級規劃總體布局,項目區內共有南昌大都市區、景德鎮城鎮組群、新宜萍城鎮組群、豐樟高縣級城鎮組群等重點城市發展區域,其中南昌定位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景德鎮定位為世界瓷都,贛東北中心城市。贛西(新余、宜春、萍鄉)則為湘贛邊際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項目區內城市化戰略格局清晰,城鎮化進程加快。然而,城市發展結構轉型,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也是任重道遠,城市建設與城鎮化發展、城市轉型等宏觀因素使得近年來城市地質研究熱度上升,而城市地質對基礎水工環地質資料的需求也是迫在眉睫,因此,在項目區開展水工環區域地質調查,做好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區內城市化戰略結構優化布局,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等。
(4)查找地質環境問題,做好基礎地質資料支撐。從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來看,項目區內存在多種環境地質問題,如巖溶地質塌陷(樂景、豐樟高、新宜萍巖溶塌陷易發區)、崩滑流地質災害(贛東北地質災害易發區、贛西地質災害次易發區),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沿岸水土流失等,項目區內環境地質問題呈現范圍廣、種類多、防治難度大、威脅人口密集等特點,而隨著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不斷加劇,環境地質問題亦會越發突出。因此,開展萍樂坳陷帶水工環地質調查可以及時發現并評價區內地質環境問題,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可為后續防治區域地質環境問題政策措施做好基礎的地質資料技術支撐。綜上所述,扎實的區域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可以為城市地區、國家重點項目和國土綜合開發的重點地區專門性勘查奠定基礎;為國土整治、城市總體規劃、建設、現代化管理、城市化工程建設提出地質依據與建議,為環境地質保護和整治提供地質基礎資料,而結合項目區實際情況,及時及早開展該區域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提高該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研究程度,有極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殷躍平.關于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思考[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2(02).
[2]董國佑.淺談萍樂凹陷帶中部龍潭組富煤帶分布規律及普查找煤方向[J].投資與合作:學術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