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南
(徐州市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21005)
仝德俠
(睢寧縣蠶桑技術指導站)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稱秋幕毛蟲、秋幕蛾,屬鱗翅目燈蛾科,是一種食性雜、繁殖量大、適應性強、傳播途徑廣、危害嚴重的世界性檢疫害蟲,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主要危害楊樹等行道樹、果樹及闊葉園林樹木等。
美國白蛾在徐州市一年發生2~3 代,小部分存在第4 世代,但不能完成發育歷期,第四代白蛾在低齡幼蟲期即死亡。以3 代為主,以蛹在磚石瓦礫、墻(磚)縫、土壤裂縫、柴草堆、樹洞等處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開始零星羽化,5月初達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蟲4月中、下旬開始產卵,5月初第1 代幼蟲開始出現,5月中旬為網幕高峰期。6月中旬第1 代老熟幼蟲開始零星下樹化蛹,6月下旬為下樹化蛹高峰期。6月中旬第1 代成蟲開始羽化,6月下旬達羽化高峰;成蟲羽化2 天后即可產卵,6月下旬第2代幼蟲開始零星出現,7月中旬為第2 代幼蟲網幕高峰期。7月下旬第2 代老熟幼蟲開始下樹化蛹,8月上旬第2 代成蟲開始羽化,8月下旬達到羽化高峰;8月下旬第3 代幼蟲(越冬代)開始出現,9月上、中旬為網幕高峰期,9月底老熟幼蟲開始陸續下樹尋找隱蔽場所化蛹越冬,最晚11月上旬老熟幼蟲下樹化蛹越冬,部分發育晚的幼蟲不能完成發育。第1 代幼蟲發育較整齊,2、3 代世代重疊現象嚴重。
美國白蛾具有食性雜、取食量大、繁殖力強、適應性強、傳播途徑廣等特點,而我國作為新侵入地其天敵在短時間內對新來寄主表現出不適應,加之近年來我市楊樹面積的大幅度增加和持續的干旱暖冬氣候,為美國白蛾爆發創造了有利條件。美國白蛾喜食桑、白蠟、法桐、榆樹、楊樹、臭椿、柳樹、泡桐、刺槐、櫻花、蘋果、桃樹、杏、山楂、櫻桃等。
美國白蛾以幼蟲危害桑園,經睢寧縣蠶桑站調查:幼蟲一生經5~6 次脫皮,蛻皮多在上午進行,各齡幼蟲蛻皮前不食不動,靜伏12~24h,體色較淺,脫皮后頭寬增大,體色加深,體毛增多加長,1~2h后開始取食,當氣溫降低時,能抑制脫皮或延長脫皮時間。第1 代幼蟲經5 次蛻皮共6 齡;第2~3 代經6 次蛻皮共7 齡。初孵幼蟲有取食卵殼的習性,并在卵殼周圍吐絲拉網,1~3 齡群集取食葉肉組織,使被害葉片呈白膜狀。4 齡幼蟲易受驚擾,5 齡以后破網分散危害,但多以十幾頭或幾十頭相對集中危害。從6 齡開始,幼蟲分散遍布在全樹葉片上,能將葉片全部吃光或僅留葉柄。老熟幼蟲停止取食,沿樹干下爬尋找合適場所化蛹。
2011年,美國白蛾只是在我市沛縣、新沂少量發現,到2014年已快速擴散蔓延至全市各縣(市)區,并進入桑園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013年秋季,睢寧縣古邳鎮有一塊桑園(170 畝),由于治蟲效果不好,造成第二代嚴重危害,桑園網幕到處可見,只能棄養。
美國白蛾對桑園危害主要是第2~3 代,時間在
7月到9月底,這期間正是夏、秋蠶飼養時間,桑園一般不允許使用殘毒期超過7 天的農藥。對桑園美國白蛾的防治,應充分利用美國白蛾生物學特性以及它們生命周期中的薄弱環節,在準確預測預報基礎上,合理調整養蠶布局,以人工物理防治為主,輔以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
3.1.1 燈光誘殺
利用成蟲趨光的特點,放置誘蟲燈進行誘殺,誘蟲燈應設在上一年蟲害發生嚴重、四周空曠的地塊。
3.1.2 摘除蟲卵
美國白蛾卵塊沾有大片蛾毛,很顯眼,在各代成蟲產卵后至幼蟲孵化前,尋找卵塊,摘除燒毀。
3.1.3 剪除網幕
在美國白蛾幼蟲3 齡前,每隔2~3 天仔細查找一遍美國白蛾幼蟲網幕。發現網幕用桑剪將網幕連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網時要特別注意不要造成破網,以免幼蟲漏出。剪下的網幕必須立即集中燒毀,散落在地上的幼蟲應立即殺死。
3.1.4 圍草誘蛹
適用于桑園周圍防治困難的高大樹木。在老熟幼蟲化蛹前,在樹干離地面1~1.5m 左右處,用稻草把上松下緊圍綁起來,誘集幼蟲化蛹。化蛹期間每隔一周天換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及時集中燒毀。
因家蠶對大多數農藥品種極敏感,因此,在家蠶飼養期,桑園可噴灑的農藥品種極少。即使噴灑農藥,也需將桑園劃片,即將所有桑園分成2~3 片,在打過藥的桑園對蠶有毒期間,留出足夠的潔凈桑園,供養蠶使用。可用于桑園防治美國白蛾的農藥品種如下。
40%辛硫磷乳油稀釋1 000 倍噴霧。殘毒期3~5天。
80%敵敵畏乳油稀釋1 000 倍。殘毒期3 天。
20%毒死蜱乳油稀釋1 000~1 500 倍噴霧。殘毒期春季12~15 天,夏秋季8~10 天。
“桑蠶寶”:在山東泰安地區大量應用,效果很好,用藥1 天后即可采葉喂蠶。
抗生素類新型農藥:該類新型農藥以1.8%阿維菌素乳油殺蟲劑為代表,稀釋后用動力噴霧器進行噴灑,適合“飛防”使用。
白蛾周氏嚙小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強,這種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種隱蔽場所化蛹的美國白蛾,將產卵器刺入美國白蛾等害蟲蛹內,并在蛹內發育成長,吸盡寄生蛹中全部營養,素有“森林小衛士”之美譽。
3.3.1 釋放時間
最佳時間是美國白蛾老熟幼蟲期和化蛹初期。由于美國白蛾發育很不整齊,化蛹時間持續較長,故一個世代最好釋放2 次才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第一次在美國白蛾老熟幼蟲始見期,7~10 天后釋放第二次。選擇25℃晴朗天氣最佳。
3.3.2 操作方法
用糊好的小紙袋裝入剛開始羽化出蜂的蛹,每只紙袋裝一只蛹,用圖釘將紙袋釘在桑樹枝條上,讓小蜂羽化而出,每畝懸掛5~6個。如桑園周圍有楊樹,每隔10 棵懸掛1個;如果是用小塑料瓶(哇哈哈營養快線)繁殖的小蜂,直接均勻撒在桑園內即可。
一是要加強協調,避免治蟲影響蠶桑生產,特別是采用飛機防治,用藥濃度很高,時間要準確,同時要避開蠶種場桑園;二是要核算成本,各種防治方法的成本開差較大,從養蠶安全和節約成本的角度,建議以人工防治為主,也可以兼顧其它害蟲一起進行藥物防治;三是要搞好測報,在只有在測報準確的基礎上才能對癥下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