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連東
(金湖縣蠶桑技術指導站 211600)
“肓71-1”“農桑14 號”等早中生桑樹品種,具有發芽早,發芽率高,葉片大,葉質好,秋葉硬化遲,年生長周期長,生長旺盛,產葉量高等優良等性。同時這些早中生的桑樹品種也易遭受晚霜的危害,剛萌發的芽和嫩葉輕者變色,嚴重的則全部枯死,給春蠶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只要我們及時采取合理措施,就可以避免或減輕晚霜的損失。
農諺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3月至4月初氣溫升高,桑芽萌發早,剛剛萌發的芽和嫩葉易受晚霜的侵襲。危害的規律一般表現為低干桑重于中干桑,植株上部重于植株下部,同一地區的桑田中,低洼處比高處嚴重,房前屋后桑園危害輕,空曠地帶危害重;北邊有林帶、大河的地方危害輕,反之危害重,干旱的年份危害重等。
受害程度輕的發芽遲,萌發后葉芽不完全或呈畸形。受害程度重的不發芽,呈干癟狀,鱗片脫落,內部組織褐變。中下部潛伏芽正常情況下受凍害影響不大。
桑樹脫苞至雀口期的嫩芽,遭受晚霜凍害后,葉柄、托葉、幼葉葉片大多變成黃褐色,似開水燙灼狀,然后失水失綠,葉脈干枯;受害程度輕的局部變色,受害嚴重時幼嫩芽葉全部枯死。
根據晚霜凍害輕重,枝條由上而下逐漸呈現由重到輕的凍害;凍害受傷部位由表皮至木質部,逐步失水,皮層腐爛干枯。
由于晚霜使已萌發的桑芽凍枯,桑樹生長停止,在天氣正常后約7~10 天桑芽才陸續開始萌發,由于萌發的桑芽為副芽或腋芽,其生長勢不強,故春期桑葉產量比常年減少,如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后,危害輕的桑園仍然能達到未受晚霜危害的產葉水平。
及時注意當地氣象預報,在霜凍來臨前,在桑田上風口,每隔10m 挖深50cm,直徑100cm 園坑,下放干草,上放濕草,當氣溫降至1℃以下時,點燃放煙,形成溫室效應。
灌溉可增加土壤熱容量和導熱率,同時增加空氣濕度,減少輻射冷卻,在晚霜前一天進行放水灌溉,能使地溫提高1~2℃。
在來霜前用噴霧器在桑樹上噴水,能使桑樹葉面上凝結水珠,提高溫度,阻止凍害。
發生危害后桑園及時灌水,并使用噴霧器對桑芽進行噴水,緩解凍傷,減輕受災程度。
桑樹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根據受害程度,及早對凍害桑樹枝條適度修剪,剪去凍死芽的梢頭,促進枝條下部或基部未萌發的桑芽解除休眠,提高發芽率,輕度受害的不需剪梢。受害的新桑園,應立即伐條,不養春蠶,增施用速效肥,促進發芽,發芽后及時進行疏芽。
對受害桑田增施一次速效肥,以碳銨為主,每畝施尿素25kg 左右。桑樹發芽開葉后,每隔一周用0.5%的尿素或1%的磷酸二氫鉀噴葉面2~3 次,進行根外追肥,提高桑葉產量。
根據桑樹受害程度,適當調整春蠶出庫時間,推遲發種,小蠶期盡量不用霜害桑葉,確保春蠶豐收。
春蠶飼養后,要及時淘汰弱小蠶,確保大批蠶飽食上山,同時加強消毒防病工作,防止蠶病的發生。
在春蠶的二眠眠中開始,也就是大量用葉前的10~12 天進行新梢摘芯。能抑制桑樹新梢生長,集中養分,促使葉片增大增厚,桑葉成熟趨向一致,能增產桑葉20%左右,又能促進桑葉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