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玲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倡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個性化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多元化發展,有效提高了學生閱讀的熱情和閱讀素養,為社會培養了更多的優秀人才。那么,怎樣才能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呢?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提供借鑒,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個性化閱讀 ? 策略 ? 能力
一、尊重作者及作品,挖掘作品資源
在閱讀過程中,先要通過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否則就不是成功的閱讀,因為文本閱讀是讀者和作者之間心靈的碰撞,只有在對話交流中才能實現閱讀的意義。一般來講,作者在創作作品的時候,習慣留下許多空白,給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召喚讀者去探究文本中的奧秘,從而實現作品意義上的構建。在閱讀作品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維、生活體驗、閱讀經驗等去填補這些空白,實現自己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尤其對于個性化閱讀而言,必須建立在對作品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之上。因為不管哪一部作品都是在一定的背景和心理環境下完成的,都體現了作者的心理感受和價值判斷,所以我們要尊重作者,與作品平等對話交流,在充分閱讀和體會文本的基礎上去解讀作品,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意義,這是閱讀作品的基本任務。
閱讀教學的基本目標就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而學生能否把握作品所蘊含的信息決定著閱讀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地去拓展,要讓學生在整體把握文本的基礎上展開思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發現本文自身的美,從而學會感悟美、欣賞美,這才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只有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個性。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思維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智力因素和認知水平有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按照統一標準去要求學生,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個性化閱讀,能夠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產生個性的積極影響。作為教師,我們要對學生尊重和引導,因為個性化閱讀不是學生對閱讀方法和閱讀過程的個性化,而是指學生在閱讀中思維和智慧的個性化,對學生個性心理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學生帶著不同的體驗、不同的情緒、不同的知識背景去閱讀文本,這就體現了閱讀的個性。個性就是一種營養品,教師要把這種營養品注入閱讀教學中,但是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往往被教師的思維所限制和代替。為改變這一想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去質疑,勇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對作品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自主閱讀和體會的權利,把學生當作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
閱讀不是被動地吸取作品中的知識,而是主動地從本文中尋找和發現各種信息。學生在閱讀作品的時候都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因此他們的理解和感悟就會有一定的差異。那么,怎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呢?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去組織閱讀教學,用不同的方法和優勢去帶動學生的弱勢智能,把交流、合作、探究引入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但是尊重并不意味著學生的個性閱讀方法都正確,否則同樣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方法和態度,通過學生之間的閱讀差異,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教學目的。
三、延伸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學生閱讀課內作品,還需要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這就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更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但是,在實際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只注重對作品自身的理解和感悟,造成學生的閱讀面狹窄,逐漸對閱讀失去了興趣。所以,教師要想法設法把學生的閱讀延伸到課外,以提高閱讀量,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選擇優秀的文學作品,開展多種課外閱讀活動,創設閱讀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機會。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寫好讀后感,做好閱讀評價,通過成果展示活動,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進而考察學生閱讀的水平和能力。
四、運用多種評價,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個性化評價的目的是通過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評價應該與教學活動相伴相隨,以真正預測個體今后的發展。對于個性化閱讀教學評價而言,其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方法、情感體驗以及學生學習的態度、價值觀、道德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為學生預留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個性的形成奠定基礎。
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評價還需要體現多樣化,不僅在教學結束時需要教師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教師的及時評價,且評價要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合適的評價語言,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和能力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他們的個性特點,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做出綜合而合理的評價。
總而言之,個性化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觀,是對傳統閱讀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但是要想真正從傳統閱讀教學中走出來,實現個性化閱讀,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用一種新的視野來審視閱讀教學改革,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學生提供發展和弘揚個性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理解問題,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必然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的個性和思想也會在課堂上盡情飛揚。
參考文獻:
[1]劉桂英.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初步探究[J].新課程:上,2013(7).
[2]王傳霖.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意義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07(2).
[3]陳藝真.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7(5).
[4]張賢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施教策略淺探[J].語文學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