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良
摘要:初中物理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初始階段,關系到學生今后學習物理知識的情感,比如學生對物理學科是否感興趣等。物理教學中,概念是物理知識大廈的基石,物理概念教學效率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初中階段物理教學的成敗。那么,怎樣才能提高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呢?本文從概念教學這一視角出發,進行具體論述,希望有助于同行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初中物理 ? ? 概念教學
概念是構成物理知識的基礎部分,正確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知識的基礎。在現實教學中,有些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相關的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徹或者是掌握不到位。因此,教物理概念知識,對于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將有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能夠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一些物理概念。
一、巧設懸念,培養學生思維的自主性
思維的自主性,主要表現在學生對物理知識是否充滿熱情,是否對物理知識感興趣,是否在獲得了知識的同時還有一種愜意的滿足感。比如,在教學“大氣壓強的存在”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如果球內有空氣,兩個半球是很容易分開的;用抽氣機將球內的空氣全部抽掉,這個時候,兩半球就分不開了。這一實驗讓很多學生都大惑不解。為了弄明白其中的奧妙,很多學生開始精想其中的原因,進而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和欲望。再如,在教學“慣性及慣性現象”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在講臺上放一摞棋子,然后問學生:“如果用筆快速擊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焙芏喽紦屩卮穑骸吧厦娴钠遄涌隙〞w出去?!边@個時候,教師可以進行現場實驗。結果上面的棋子還保持著原來的靜止狀態,落在正下方。學生這個時候仍然疑惑不解,教師再趁機引入新課,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了。
二、準確呈現概念和規律
物理學中概念和規律的陳述語言都是非常精煉和準確的。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時,既要準確,又要對一些關鍵的字詞加以突出,給予適當的說明,以引導學生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還要將類似的或者是容易混淆的概念與規律進行比較,以便于學生區別開來。例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主要強調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或者靜止”,其中“或者”則是要提醒學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再如,要讓學生區別“壓力”與“重力”的歧義,以利于學生的記憶。
三、從生活中引入概念
在教學概念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著手,因為生活實踐留給學生的印象更容易被其所接受和理解。尤其是對中學生來講,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且豐富的物理現象就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感性材料。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欲望,教師可以將課堂演示實驗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通過“演示實驗或者學生實驗”引發學生對原有認知結構的調整和變化,逐漸地再建立起新的認知結構。這種演示出來的物理情境更接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因此,也就更容易引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學生會在這種情境下去探究、發現問題,從而同化新知識。同樣的道理,概念也是實踐的產物,是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例如,在教學“力的概念”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列舉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都比較熟悉的實例,諸如手提水桶、馬拉車、腳踢足球、彈簧變形等生活場景。然后再對這些例子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和總結,最后再得出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引出“力”的概念了。
四、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通過對問題的具體分析和實際應用來鞏固和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完每一個概念之后,教師需結合典型的例題分析,啟發學生對概念進行靈活運用,還可以通過布置一定數量的習題,通過定量的計算幫助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對于一些容易混淆且不易掌握的概念,還需要教師通過比較把它們區別清楚。比如,在教學“平均速度”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應該向學生指出,“平均速度”和“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不同的,它只能大體反映出物體在某一段距離內運動的快慢情況,其數值并不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所通過的距離,因此也就不能代表各個地點物體運動的狀態了。通過比較學習,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對新概念的掌握,同時還利于復習舊概念知識。
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基礎部分,學生只有準確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學生掌握物理概念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的形成過程等,深入淺出地進行概念教學,以打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裘重柏.淺談“激趣引探式”物理概念教學模式的創設[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5).
[2]朱麗琴. 中學物理學業不良學生的自尊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發展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2009.
[3]涂秋鳴.“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實驗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2006.
[4]李璐.虛擬仿真實驗室應用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2009.
[5]修紹虎,趙立竹.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轉化前科學概念負遷移的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