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麗君
摘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闡明了個人觀點:要把識字教學放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位置;要始終把握識字以識字形與字義的關(guān)系為目標;要用形聲字的知識和規(guī)律解決和指導識字教學;要在語文其他知識的教學中貫穿識字教學;要激發(fā)學生識字的需求感,讓學生自覺識字。
關(guān)鍵詞:識字 ?字形 ?字義 ?形聲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達到識字量1600-1800個,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并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清代著名文學家王筠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借鑒:“蒙養(yǎng)之時,識字為先。”語文科是一個基礎(chǔ)學科,以前曾稱為工具學科。言下之意,即是說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學了語文,識了字,才能讀懂別的學科。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又是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小學低年級是如此,中高年級還是如此。無論哪一年級,雖然試卷上的識字比重都不高,但是,教學實情告訴我們,識字教學應占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位置,或者叫做中心位置。如果我們在認識上偏離了這一點,那么語文教學就失去了目標,就會處處亂抓,不得要領(lǐng)。因為語文是工具學科,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chǔ)。學習其他學科和語文學科本身的基礎(chǔ)知識,都是以認識漢字為前提的。不識字或識字太少,學生既不能讀,也不能寫,就會影響以后的學習與生活。小學二年級以后,各科考試都不再念題,這也是建立在學生已識字的基礎(chǔ)之上的。我們說中高年級的教學難點在作文,事實上作文的難點恐怕有一半都在識字太少上——識字太少讀不懂課文、例文,得不到啟發(fā);識字太少,具體寫作時感到困難重重。
一、弄清字形與字義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小學畢業(yè)時應識字2500個左右,這是個艱巨的任務。這就需要我們把識字教學擺在中心位置。識字,準確地說,應該包括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義。從語文學科特點和實際運用的角度看,理解字形與字義之間的關(guān)系比讀準字音更重要。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各方言、各民族對某一漢字的讀音不盡相同,但對某一漢字的字義理解卻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我們常常強調(diào)字形與字音的對應關(guān)系,而或多或少忽視了字義與字形的關(guān)系,即忽視了對字義的理解。這一方面緣于小學生對字義的理解能力有限,對生活中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表達能力有限,也就是語匯有限。因此要求教師不能超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語匯范圍去大量強加給他們一些無法接受的語義。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教師面對教材和學生,往往只注意到了近期的具體目標,卻忘了總體的識字教學目標。甚至于很多教材都有偏向于字音字形關(guān)系的傾向。很多教師看著教參上的答案去教學生某個字可以組某個詞,學生做練習時也是組這個詞,測驗時仍然組這個詞,考試時還是組這個詞,全班學生都同樣只會組這個詞。于是,漢字就被模糊為一種表音作用極有限的符號。
小學生識字要從易到難,從辨字形、讀字音開始,然后再到識字義。識字義也是從一個字的一義到多義,從常見義到少用義、生僻義。通常,教學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學生今天會讀、會寫了某幾個字,但過兩三天又忘記了。這除了學生在注意目標轉(zhuǎn)移后遺忘以外,還包括在“識”這幾個字時實際上是把它們當作了表音符號。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受了教師教識這幾個字時不自覺地傳輸給學生以“某字某音”這樣的信息的影響。
二、教學生學習形聲字知識,掌握識字技巧
對于漢字而言,字形的紛繁是識字難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形近字太多。辨別形近字,是小學識字教學的難點,恐怕也是所有人識字的難點。解決這一難點,最好的武器便是學習形聲字知識。形聲字占漢字的86%左右。雖說一般人可能對形聲字的知識了解不多,但也足以用來辨識大部分形聲字。當然,小學語文還沒有提到“形聲字”這個概念。但有關(guān)形近字的辨字、注音、組詞一類訓練都無不遵循著形聲字的規(guī)律來進行編排。因此,從“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瓶水”的角度考慮,教師應多掌握一些形聲字的常識,多掌握一些形聲字。比如一年級的歸類識字,往往是將相同偏旁的字歸在一起辨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強調(diào)形旁的表意作用和聲旁的表音作用。例如“星”,雖然學生還沒有理解“日”的表義作用,但“星”與“生”的讀音相近,則應提醒學生注意。至于“日”,雖然不必要也不可能講清“日月水火”中“日”表示太陽與“星”中上部的形旁“日”與太陽有什么關(guān)系,但還是要提醒學生“星xīng”下面是個“生shēng”,上面是“日月水火”的“日”。注意力較集中的學生,在情境教學得法的情況下,就會自覺地產(chǎn)生一種把兩個“日”聯(lián)系起來的朦朧意念。當然,這些都只能量力而為,而不應強求和千篇一律。
三、加強辯字注音組詞的練習,提高識字的效率
識字,僅靠遇見生字才學生字顯然是不夠的。我們進行的大量的辨字注音組詞的練習,就是在讓學生強化和鞏固認清字形,讀準字音,了解和擴大認識字義的方法,不要把這種練習僅僅看成是一種考試需要。一個漢字的某一個音可能有多義,某一義可以組幾個詞,因此不宜給學生限得太死。相反,應當啟發(fā)和鼓勵學生盡量多組詞。
識字也不離“學以致用”這一目標。識字不但是為了應用,而且還有賴于應用。除了上文講的給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多義字注音組詞之類的練習外,造句、作文更是實用性的練習。教師應把造句、作文教學與識字教學結(jié)合起來,注意講解和糾正錯別字。如果造句只求通順,作文只講內(nèi)容、結(jié)構(gòu)、體裁,而忽視了錯別字,那就是舍本逐末,收效甚微。
總之,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利用各種資源,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主動地識字、樂于識字,以便將來識更多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