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檢查力度 嚴打違法違規行為

張生會
《中國外匯》:2014 年,外匯檢查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防范異常資金流動風險、保障外匯改革深入推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5年外匯檢查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張生會:2014 年,外匯檢查部門堅持穩中求進、依法行政,結合內外部形勢變化和政策調整情況,找準異常資金流動的重點主體和渠道,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防范異常資金流動風險、保障外匯改革深入推進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5年,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跨境資金流動雙向波動將常態化,波動幅度可能加大,我國總體上將保持基本平衡的格局。但預計短期內,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銀行結售匯偏流出的可能性相對較高,需進一步增強對形勢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密切關注跨境資金流動形勢發展,提升外匯檢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鑒此,2015年外匯檢查部門將緊密圍繞外匯管理中心工作,堅持穩中求進、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大外匯檢查工作力度,嚴厲打擊外匯領域各項違法、違規行為,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一是應適應當前外匯形勢變化和外匯管理改革步伐的加快,加強對新形勢下外匯檢查新機制、新工具、新手段的探索和創新,以進一步提升檢查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是加強形勢研判,密切關注跨境資金流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加大外匯非現場檢查與分析力度,提升外匯檢查精準打擊能力。
三是抓住跨境資金流動的主渠道和重點主體,全面部署開展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部分特定行業企業的專項檢查,有效截斷違規跨境資金的流動渠道。
四是繼續加強與公安、稅務、海關等部門的合作,保持對地下錢莊等外匯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并加大對參與地下錢莊交易主體的延伸查處力度。
五是堅持依法行政,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改進內部管理,加強內控檢查和法規制度培訓,推進外匯檢查的制度化、規范化,提升外匯檢查依法行政水平。
《中國外匯》:近年來,外匯檢查部門依托外匯非現場檢查系統大力推進非現場檢查,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進一步提升外匯檢查的覆蓋面和精準打擊能力,2015年在非現場檢查方面將采取哪些舉措?
張生會:2014年,外匯檢查部門充分利用外匯非現場檢查系統,采取集中分析、交叉分析、自主分析、專題分析等多種形式,從重點渠道和關鍵主體入手,分析查找異?;蛘呖鐓^域違規特征的資金流動渠道,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可疑和違規交易,迅速鎖定涉嫌違規主體,實施延伸檢查和精確打擊。2014年,非現場檢查發現案件數量占比從2010年的2.2%增長至30%;罰款占比從2010年的16.7%增長至67%。非現場檢查在擴大檢查覆蓋面和案源的同時,有力地提升了外匯檢查效率和精準打擊能力。
2015年,在進一步強化非現場檢查作為外匯檢查重要環節的作用發面,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非現場檢查機制、方式、手段。將非現場檢查作為外匯檢查的關鍵環節,繼續探索、補充和完善非現場檢查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同時,擴大線索篩查范圍,深入挖掘案件線索,查找檢查切入點,提高線索成案率。
二是加大對非現場檢查工作全過程的組織和督導力度,包括:加強對線索的延伸檢查,加大全過程督導力度,確保線索篩選和排查質量;總結和梳理線索現場檢查階段情況,與線索篩選形成互動,提高線索質量。
三是建立、健全外匯檢查工作的系統平臺。推進銀行非現場檢查系統的開發建設,完善相關非現場檢查分析指標,提升銀行非現場檢查分析質量和效率;升級外匯檢查輔助軟件,從法規政策、檢查程序等方面加大對外匯檢查工作的支持力度;完成案件信息管理系統升級,加強案件信息的分析與利用。
《中國外匯》:隨著外匯體制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加強對銀行監管與檢查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15年,外匯檢查部門在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檢查方面的思路是什么?
張生會:近年來,外匯管理改革步伐不斷加快,使得原來大量在外匯局審批或審核的事項下放到銀行柜臺進行,銀行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真實性審核責任。與此同時,外匯管理正逐步從以規則為主導的監管模式向以原則為主導的監管模式過渡,“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等原則性條款被廣泛采用,而以往具體的審核規則則逐漸減少,使得外匯管理更加依賴于銀行對政策的準確理解和執行。這決定了銀行已成為當前外匯管理改革和風險防范的關鍵支柱,其是否盡職履責,關系到外匯監管的有效實施以及風險防范的真正落實,也關系到外匯改革的深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推進。
對此,2015年上半年,外匯檢查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兩個加強,兩個遏制”的決策部署,抓緊組織開展銀行外匯業務合規經營專項檢查。
一是在檢查目的上,從加強銀行內部管控和外部監管兩個角度出發,既要查找銀行外匯業務經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查處銀行跨市場、跨行業及跨境的違規套利行為,又要查找銀行執行外匯管理政策法規的薄弱環節,促進銀行建立合規經營的長效機制。
二是在檢查組織上,為加強此次專項檢查的組織和領導,總局和分局兩個層面都成立了局領導任組長的專項檢查領導小組,以專項小組形式推進和開展工作。
三是在檢查內容上,除覆蓋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個人等銀行外匯業務合規性檢查內容外,還增加了銀行對過去違規的整改落實情況以及內部管控和展業原則落實情況的檢查內容,以督促銀行加強內部管控。
四是在檢查方式上,將銀行自查、外匯非現場檢查與現場檢查緊密結合起來,點面結合,既注重自查與檢查的覆蓋面,也強調抓住重點、精準打擊。
五是在時間安排上,專項檢查從今年初持續到5月底,分為銀行自查和外匯局非現場檢查、外匯局現場檢查、銀行整改等三個階段展開。
此外,外匯檢查部門還將進一步梳理非銀行金融機構外匯業務風險點,重點關注外幣兌換、金融租賃等機構外匯業務的經營情況,并針對外匯收支規模較大、外匯業務較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展合規性檢查。
《中國外匯》:打擊地下錢莊是外匯檢查部門一直以來常抓不懈的工作。我們了解到,2014年,外匯局與公安部門合作,對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活動保持了高壓打擊態勢。這項工作的成效如何?接下來的工作還將如何開展?
張生會:2014年,外匯檢查部門繼續加強與公安部門的合作,深挖案件線索,加大案件合作督導力度,全年共破獲32起地下錢莊等外匯違法犯罪案件,涉案資金2224億元人民幣,并配合公安機關現場抓獲208名涉嫌非法交易人員;同時,進一步將案件做深做透,加大對重大案件查處力度,全年專項查處大要案件20起,涉案金額近40億元人民幣,共處行政罰款7895萬元人民幣,有力震懾了跨境資金非法轉移活動。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創新工具的不斷涌現,地下錢莊交易逐漸隱蔽化,手法也日趨多樣化。2015年,為適應外匯檢查工作的新常態,外匯檢查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力度,繼續保持對地下錢莊的高壓打擊態勢。一是積極從原則性監管角度出發,探索將檢查或調查的關注點由單證真實性的表面核對轉為對交易本身真實性進行甄別,創新檢查方式和方法,不斷完善和豐富檢查工具箱。二是聯合公安等部門,加強信息共享、案件協查與聯合打擊,繼續保持對地下錢莊等外匯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查堵違法、違規及貪腐資金非法轉移通道。三是充分利用打擊地下錢莊的相關成果,積極開展對參與地下錢莊交易主體的延伸檢查,進一步擴大打擊成效。
《中國外匯》:外匯局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部門之一,一直以來積極探索、研究外匯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規劃,制定不同時期外匯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和工作方案,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下一步,外匯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如何繼續開展?
張生會:2015年,外匯檢查部門作為外匯局信用體系建設的牽頭部門,將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發[2014]21號)的相關要求,積極工作,著力推進外匯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臺《外匯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明確未來外匯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主要目標、總體思路和基本任務,作為今后外匯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二是推進外匯領域信用體系相關制度建設。研究制定外匯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完善外匯信用信息記錄和應用。
三是完善外匯違規信息披露機制。推進外匯行政處罰信息在做出或變更行政處罰決定后20個工作日內對外公示,同時將外匯違規信息披露主體范圍擴展至非銀行金融機構,提高執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是擴大對外匯違規信息的應用。配合人民銀行推動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建設,促進金融管理部門之間信用信息的交換與共享。自2015年起,構成實質性違規并受到行政處罰的企事業單位的外匯違規信息將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以進一步加大懲戒失信的力度,促進外匯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
五是開展外匯政策宣傳教育和警示活動。將外匯政策宣傳與教育作為常態化工作,針對社會公眾需求,廣泛宣傳外匯管理政策,普及外匯業務相關知識;同時,宣傳打擊外匯違法犯罪行為的成效,以警示和教育公眾,引導外匯市場主體合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