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陳建國

陳建國,男,1973年6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河南開封人,大學本科學歷,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項目經理,高級工程師。
1992年9月至1994年 7月,河南省周口水利學校水利工程專業就讀;1994年7月進入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工作;1994年7月至1998年5月,任南陽鴨河口電廠循環水泵房工程任質檢員、施工員;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任鶴壁市盤石頭水庫工程任爆破施工負責人、工程科長、質檢科長等職;2002年6月至2011年2月,任項目副經理,先后參與三門峽市西段村水庫大壩,沙潁河、渦河近期治理、河口村水庫、駐馬店宿鴨湖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施工;2011年2月至2014年,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方城六標擔任項目經理。
2009年度榮獲省水利廳文明職工、省水利一局勞動模范;2010年度榮獲省水利一局先進個人;2012年至2013連續兩年榮獲南水北調優秀項目經理、省水利一局勞動模范;2012年度榮獲河南省直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先進個人、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2013年度榮獲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獎、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中央電視臺十大“三農”新聞人物。
陳建國任南水北調中線方城六標項目經理后,以實際行動展示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者的風采:長兄抱憾離世,他正在工地上揮汗如雨;慈母撒手人寰,他正在工地上奔波操勞。當七旬老父纏綿病榻無人照料,他又作出了令人動容的決定:將父親接到工地,帶著老父修干渠……他忠孝兼顧,左肩扛著工程,右肩扛著親情,熱血寫春秋,義舉動中原。
陳建國所在的標段長7.55公里,開工最晚,地質條件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工期最緊。為圓滿完成工程建設任務,他全身心撲在工程上,集思廣益,強力推進工程建設。剛開工的2011年,陳建國的大哥和母親兩位親人相繼離世,他因忙于工程而沒能回去看親人最后一眼,處理完親人后事,他擦干眼淚重又回到工地。年邁多病的父親在農村老家無人照料,他把父親接到工地,一邊照料父親,一邊組織施工,帶著老父修干渠。面對復雜的施工難題,他組織項目團隊大膽創新,勇克難關。在河南段第一個學習并購置使用甩塊式碎土機,第一個采用水泥改性土路拌法施工,第一個使用薄膜覆蓋填筑土料,第一個使用橋梁預制蒸汽養護,第一個采用場地集中橋梁預制。創新成為方城六標進度領先的“秘密武器”。面對施工任務重,工期緊的現實,他不惜成本加大人力、設備投入,先后投入2000萬元購買機械設備,保證了高強度施工需要。在天氣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他組織各作業隊24小時不間斷施工。功夫不負有心人,方城六標渠道主體工程比國家要求時間提前28天完成建設任務。陳建國認為質量是南水北調工程的生命線,他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體系和以“三檢制”為主要內容的質量控制手段,明確了相關人員的質量責任,并組織團隊深入施工一線巡查,發現質量問題堅決責令整改到位,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由于手段過硬,方城六標工程質量始終保持穩定,已評定的單元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達94%。
由于組織得力,方城六標工程進度始終保持領先。先后6次獲得南陽段進度評比第一名;3次獲得南水北調中線局勞動競賽一等獎。方城六標被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樹為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標桿建設單位。陳建國的先進事跡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相繼作出報道;國務院原副總理回良玉、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相繼作出批示,要求學習宣傳陳建國先進事跡;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南省南水北調辦相繼發出通知,要求南水北調系統學習陳建國感人事跡,加快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