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

符運友,男,漢族,197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1994年參加工作,一直工作在施工生產第一線,從一名施工員到項目經理一干就是20年,參與建設了全國眾多大中型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總結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解決了很多工程技術難題,并不斷學習新知識,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為水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和獎勵。
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在四川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工程江油豫江大堤工程施工期間,負責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由于該工程為河南省對口援建項目,事關河南形象和榮譽,河南省委省政府對該項目工程質量和工期都提出很高要求,符運友堅持守在施工現場,發揚不畏艱險、不怕險情、不怕困難、不怕吃苦,率領全體干部職工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經過竣工驗收,該工程質量等級優良,獲得了河南省和四川省建設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中州杯”獎和“天府杯”金獎。
2010年6月至2014年,符運友擔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潮河段第四施工標段項目經理。該項目全長6公里,合同金額2.06億元,共有各類建筑物15座。面對國家重點工程,他帶領項目部全體職工不怕艱苦、迎難而上,逐個破解施工中的難題。2013年9月6日,符運友所在的南水北調潮河四標項目部完成全部渠道襯砌施工任務,比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核定的計劃工期提前了85天,是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黃河以南段首個完成主體工程的施工標段,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受到國調辦宣傳中心、河南電視臺、《河南日報》、《河南工人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受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管局、河南省南水北調辦的通報表揚,鼓舞了沿線所有各兄弟標段的士氣,樹立了河南水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良好形象。
符運友帶領的第四施工標段項目部連續4年在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被評為先進單位,并先后在2010年12月獲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2010年度“奮戰100天,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勞動競賽二等獎;2011年3月獲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的2010年度先進集體稱號;2013年1月獲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勞動競賽三等獎;2013年7月獲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勞動競賽一等獎;2014年2月獲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和河南省南水北調辦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勞動競賽一等獎;2013年4月潮河項目部獲得河南省總工會頒發的“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符運友本人也得到廣大職工和上級單位的認可,連續5年獲得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先進生產者”榮譽稱號。2010年,榮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頒發的“奮戰100天,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勞動競賽“優秀項目經理”;同年,榮獲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頒發的“優秀建設者”。2012年,被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鄭州建管處評為“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被河南省水利廳評為“2010—2011年度全省水利系統十佳職工”;獲得省直機關“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獲得河南省創爭活動指導委員會頒發的“2011—2012年度河南省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3年,獲得河南省水利廳頒發的“文明職工”榮譽稱號;分別獲得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省南水北調辦“優秀項目經理”榮譽稱號。
符運友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沒有間斷對專業的理論學習,并不斷對施工實踐進行總結。先后完成了工程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渠道基礎處理施工方案、渠道抽水試驗方案及成果報告、渠道土方填筑碾壓試驗及施工方案、扣件式模板支撐架安全計算書等指導性技術文件的編制工作。在施工生產中,他注重把學習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利用業余時間對施工中取得的經驗和不足進行歸納和總結,先后在省級期刊上發表了《擠密砂石樁法消除地震液化在南水北調潮河段工程中的應用》《降排水試驗在南水北調潮河段工程的應用》《螺旋鉆機引孔在擠密砂石樁地基處理中的應用》等多篇論文。

林四慶,男,漢族,1961年9月出生,河南漯河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81年8月至1986年4月在許昌地區沙河修防處工作,任辦公室副主任。1982年7月至1987年12月武漢水利水電學院水工專業畢業,學士學位。1986年4月至2001年1月在河南省沙潁河工程管理局工作,歷任辦公室副主任、設計室主任、設計隊隊長、黨支部書記、副局長 (黨委委員)、高級工程師。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在省石漫灘水庫管理局工作任書記兼副局長,2002年評聘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5年7月至2014年歷任省河口村水庫籌建處主任、省河口村水庫建設管理局局長、書記、副書記。2012年至2014年任濟源市人大代表。
先后榮獲漯河市優秀黨員、省“焦裕祿”杯先進工作者;2000年獲漯河市抗洪搶險嘉獎;省直機關2009—2010年優秀黨務工作者;2011年度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1年度河南省水利重點建設項目優秀建設管理工作者;2012年度河南省水利重點建設項目優秀建設管理工作者;2012年度廳直屬機關優秀黨組織負責人;被中共濟源市委、濟源市人民政府評為2013年度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個人;2013年獲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參加工作30多年以來,一直工作在水利事業第一線,多年的基層工作使他積累了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2005年7月,擔任省河口村水庫工程籌建處主任時,他父母得知后,語重心長地提醒他:“那么大的工程,又那么多錢,你能管好嗎?盡快給領導說說別干了,免得出問題,給上級添麻煩。”他耐心地給二老解釋:“我們老家自古缺水,我從小就立志干一番水利事業,河口村水庫工程是河南省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水利樞紐工程,這次廳黨組把這項艱巨而又光榮任務交我負責,是對我的信任和關懷,我會倍加珍惜這次機會,況且我又積累有一些這方面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請二老放心,有廳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同志們幫助,我一定能干好的。”讓父母放心后,又把二老托給三位兄長照顧,自己才安心回到新崗位工作。
進入河口村水庫工程籌建角色后,他非常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一方面,強化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在責任意識、大局意識、使命意識和個人修養上下功夫,始終牢牢把握做人的底線和原則上的紅線,確保“三個安全”;另一方面,強化業務能力素質,及時學習、咨詢和掌握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內容和程序,爭取工作的主動權,懷揣建設美麗河口的理想,帶領建設者們取得了工程建設一個又一個階段性勝利,受到了水利部、省政府、水利廳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林四慶擔任河口村水庫工程籌建處主任期間,在僅有4名工作人員的條件下,運籌帷幄,科學組織,完成了河口村水庫前期各類專項報告10余部;在項目建議書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后,他不辭勞苦,無數次往返鄭州、北京,有時一個月在北京的時間累計20余天,積極主動向國家、省直有關部門匯報,取得理解和支持,2009年2月27日,國家發改委批復河口村水庫“項目建議書”,次日,“可研報告”就上報到水利部,僅12天后,水利部及水規總院就召開了審查會,水利部有關領導發自內心地感嘆:這種速度和效率在全國都是前所未有的。他提出設計和審批平行推進,跟蹤了解批復情況,提前修改完善“初設報告”,2011年2月“可研報告”批復后,3月初就將“初設報告”上報水利部,1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初步設計概算,12月底水利部批復了“初設報告”。他以“愚公精神”創造了“河口速度”。整體工程設計,在林四慶建議下,充分體現工程建設與工程管理、生態環境、景觀、永久工程和臨時工程的有機結合。
河口村水庫前期工程2008年5月開工建設,在開展前期工作、穩步推進前期工程的同時,林四慶帶領建管局一班人,提前制定了“主體工程施工計劃”“分標方案和招標計劃”和“大壩截流前工程計劃”,并完成了“壩區生態景觀規劃”。可研報告批復前就完成了主體工程招標的資格預審、招標文件編制審查等準備工作,2011年2月“可研報告”批復后,就馬上按照招投標序完成評標工作,4月底舉行了主體工程合同簽字儀式和開工動員大會,超前、充分的準備工作,為主體工程早日開工贏得了時間。主體工程開工后,為實現當年汛后截流的目標,在他的整體運作下,制定了嚴密、科學、詳細的截流工作方案,并細化為幾個具體的實施方案,分解任務,責任到人,經過共同努力,10月19日大壩成功截流,并舉行了隆重的截流儀式,實現當年批復、當年主體工程開工、當年截流,2011年被評為全國水利十大新聞之一。
長期從事領導工作的他深知,一套科學完善的制度是管好人、干好事的基礎。2008年8月正式成立建管局后,他及時組織有關人員,修訂完善了30余項管理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和約束每個人的行為,真正把權力鎖進制度的籠子里,為全體參建人員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他針對新建水庫面臨的新課題,確定了“發揚愚公精神,打造精品工程”的建管理念,他要求把每一個建筑物都作為一個工藝品來看待,精雕細刻,唯實唯美。工作中,他倡導“現場工作法”“限時完成工作法”“滿負荷工作法”,主體工程開工以來,先后實現了2011年大壩圍堰截流、2012年50年一遇防洪安全和2013年大壩封頂、導流洞下閘封堵等重大關鍵節點目標,工程計劃2014年主體工程完工,2015年具備竣工驗收條件。
他強調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工程質量,過程質量控制要像對待腹中胎兒一樣,成品質量管理要像對待新生嬰兒一樣;工程建設的難中之難是安全生產,對職工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確保安全。在他的安排下,每年都開展“五比一創勞動競賽”“安全生產月”等活動,針對工程建設不同時期,適時開展了“質量安全措施落實月”“大干100天,掀起施工高潮”“大干精干200天,全面提升工程質量”等專題活動;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質量安全控制網絡;創新管理方法,在關鍵階段,監理24小時旁站,建管局專人跟班;對隱蔽和關鍵部位實行擴大化的四方聯合驗收制度;采取嚴格的獎罰手段,有效杜絕了違規作業現象。未發生質量或安全生產事故,已驗單元工程優良率都在90%以上,為工程創優打下堅實的基礎。
他提出良好的外部施工環境是工程順利進展的基礎,經常帶領協調人員走村入戶做群眾思想工作,主動超前,化解矛盾;將工程保險引入施工環境協調工作中,解決爆破震動影響;積極為當地村莊維修道路、解決吃水問題,增進了群眾對重點工程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他不顧自身安危,在沁河中救出一名落水兒童,得到周圍群眾的廣泛贊譽,認為他人品好、講誠信、懂政策,群眾都很相信他。
他深刻理解“和諧搬遷”對于社會穩定的重大意義,在制訂“移民安置方案”時,為確保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提出按照大農業結合城鄉一體化建設方式安置的思路,并最終付諸實施。協助省移民辦、濟源市政府建設完成整齊有序、配套設施完善的寨河苑移民小區960戶35棟住宅樓,這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都是高標準的城鎮化移民安置社區,移民群眾安居樂業。
他作為一名教授級高工,是一名專家型領導,非常注重技術創新在工程建設中的重大作用。他針對河口村水庫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技術性強、施工難度大的實際,如:大壩建在40余米深的履蓋層上;泄洪洞塔架高達105米,全省最高;13.5米× 9米大洞徑的泄洪洞,9條地質斷層從中穿過等,提出了“依靠科技促工程建設”和“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及時邀請國內有關方面的知名專家,召開了10余次咨詢會,充分發揮專家的智慧和作用;組織參建單位30余人次,到全國著名和大型在建工程進行考察學習;聯合國內科研院、校開展了10余項科研課題,其中與天津大學聯合研究的河口村水庫大壩填筑施工質量GPS實時監控系統,在河南省首次應用,在控制施工質量、加快工程進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已有5項科研課題通過專家鑒定,1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有2項分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為工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林四慶一貫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帶頭執行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他帶領班子成員,調查研究,形成8個專題調研報告,針對存在的問題,列表逐一解決,確保了工程、資金、干部和生產安全。
他嚴格執行基建財務管理制度,從計劃合同、工程計量、資金籌措、價款結算、財務管理等方面進行規范和控制,做到“職權明確、程序規范、責任清楚”,先后通過了水利部、水利廳組織的稽查、審計和省紀委牽頭的水利資金與項目建設專項治理檢查,工程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他還經常帶領大家利用工作之余,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為全體干部職工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糧;他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一直以來,全局上下團結一致,干部職工工作熱情高漲。在他的帶領下,建管局先后獲得“河南省文明單位”“全省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單位”“省水利系統文明建設工地”“省水利重點建設優秀項目法人”等榮譽,在全省水利重點工程建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2009年到2011年間,他的父母因病相繼去世。在這個過程中,他因為心中的水利工程脫不開身,不但沒在病床前伺候過老人,就連雙親臨終時也未見最后一面。近年雖然患有較為嚴重消化系統疾病,但他毅然堅守工程一線,無休息日、節假日,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積極奉獻,為全體參建單位和建設者樹立了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