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征遷安置
【概況】2014年是河南省移民征遷任務繁重、各項工作極具挑戰性的一年,也是移民征遷工作成效突出、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年。全省移民村實施強村富民工作成效顯著,移民村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深入開展,移民征遷大局和諧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新年賀詞里為移民工作點贊;社會治理創新、“強村富民”工作形成的“河南模式”“河南特色”叫響全國,河南省委辦公廳、中央辦公廳編發了專報,中央領導作出了重要批示,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全國水庫移民部際聯席會議在全國推廣,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河南日報》等主流媒體深入報道,湖北、云南、四川、廣西、黑龍江等8個省市先后來河南考察學習先進經驗;省政府移民辦獲得了省委、省政府通報嘉獎,移民資金管理、建設環境保障、征地移民維穩工作受到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表彰。
【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根據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初步設計規劃,河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農村移民共需搬遷安置16.20萬人,安置區涉及鄭州、新鄉、許昌、平頂山、漯河和南陽6個省轄市25個縣 (市、區),其中淅川縣內安置2.35萬人,出縣外遷安置13.85人,2012年3月全部搬遷結束,并由搬遷安置階段全面進入后期穩定發展階段。
移民后期幫扶。2014年,繼續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強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后期幫扶工作的意見》,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采取一系列措施開展移民后期幫扶工作。省政府督查室牽頭組織省發改委、財政廳、住建廳、省移民辦等單位組成3個專項督導組,對全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后期幫扶工作進行專項督查;省政府移民辦籌措資金2600萬元,用于幫扶丹江口庫區移民“強村富民”示范村及重點村發展生產;各省直包縣聯絡組按照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狠抓幫扶政策落實,并結合本單位職能,出臺優惠政策,在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加大幫扶力度,全力支持、幫助移民發展生產;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繼續落實已出臺的移民后期幫扶政策,指導移民發展生產。鄭州市建立了移民產業發展基金,將“強村富民”工作列入市政府“重點工作”臺賬,累計安排丹江口庫區移民發展基金項目88個,投入資金9000萬元;南陽市委常委專題民主生活會把“強村富民”戰略列入整改的主要內容,出臺了移民村發展規劃,高標準打造6個市級、22個縣級移民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
投資計劃管理。為解決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新增人口、線上新建房屋和南陽市淅川縣高切坡高填方問題,省政府移民辦編制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省丹江口水庫建設征地農村移民安置任務及規劃變化情況專題報告》《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省丹江口水庫建設征地移民在172米以上新建房屋處理專題報告》,并組織、指導淅川縣編制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丹江口庫區淅川縣移民安置工程高切坡高填方治理規劃報告》,共上報新增投資5.7億元,申請國家解決。對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基本預備費使用情況進行梳理,編制上報了國控基本預備費使用意見,申請使用國控基本預備費3.9億元。
移民安置問題處理。針對全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后存在的關于移民人口核定、安置點超征土地、計劃調整、資金核銷等遺留問題,省政府移民辦出臺了《關于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人口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并組織相關單位到安置地督查、指導移民人口審核工作。截至年底,移民人口申報工作已接近尾聲,審核工作有序進行。對全省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涉及的28個縣(市、區)208個移民新村超征土地進行了調查論證,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專門的處理意見和解決方案。針對丹江口庫區部分縣 (市、區)和移民村投資計劃調整進度慢、移民資金核銷率低的情況,省政府移民辦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了專項督查,督促落實。截至年底,全省丹江口庫區6個省轄市、1個省直管縣、27個縣 (市、區)及208個移民新村,移民投資計劃調整已完成205個,移民資金核銷率達95%。
移民監督評估。2014年,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監督評估工作,分移民安置監理和監測評估兩項。移民安置監理任務涉及試點、第一批和第二批移民搬遷安置,監理內容主要包括資金管理、后期幫扶、生產發展等;監測評估任務涉及試點、第一批和第二批移民生產生活恢復評價。2014年在監督評估過程中,3個監督評估單位按照合同要求,認真履行監督評估職責,強化進度和質量監理,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按要求完成了年度監督評估任務。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線征遷】河南段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總長731千米,涉及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8個省轄市44個縣 (市、區)。實施規劃批復總干渠建設用地25080公頃,其中永久用地10733.33公頃,臨時用地 14346.67公頃;需搬遷居民 10509戶45666人;占壓企事業單位334家,占壓電力線路、通信 (廣電)線路、各類管道4788條 (處)。國家批復征遷安置總投資235億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河南省已累計移交工程建設用地 24693.33公頃,其中,永久用地11093.33公頃,占規劃的103%,臨時用地13600公頃,占規劃的 95%。累計遷建各類專項設施5863條 (處),占規劃的122%。總干渠搬遷居民10509戶45666人全部安置到位,生產用地調整全部到位。跨渠鐵路橋、公路橋、生產橋征遷工作全部完成,累計完成總干渠兩岸連接路建設2804條。累計下達征遷資金196.11億元,其中2014年度下達征遷投資計劃9.71億元。
工程建設用地移交。對工程設計變更和跨渠橋梁建設新增建設用地,提前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加強用地移交的督導檢查。補償清單下達后,一般用地15日內移交,有房屋拆遷任務的30日內移交。2014年累計移交總干渠新增用地30.99公頃,其中,永久用地15.7公頃,臨時用地15.29公頃,滿足了工程建設需要。
征遷問題處理。在規劃1885條連接路的基礎上,結合群眾需求,協調設計單位、市縣征遷機構與當地群眾一起現場勘測、論證,新建新增連接路1216條,滿足了沿線群眾出行需求。截至年底,河南省南水北調總干渠征遷安置規劃和批復的3101條連接路中,2804條已基本完成修建,排查影響總干渠圍網的142條連接路已全部修建完成,與征遷有關的圍網缺口已全部封閉,并妥善解決了沿線群眾打井灌溉及引水灌溉問題。為維護好施工環境,對影響工程建設的征遷問題深入排查,共排查出影響總干渠尾工建設征遷問題296個,并經現場建管單位認可,建立了問題處理臺賬,重點督辦,已全部處理到位。
臨時用地返還復墾。強化監督檢查,各市臨時用地退地工作組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臨時用地返還、復墾、退還工作督導檢查,針對臨時用地使用中出現的問題,現場組織建管、征遷、設計和監理各方商定整改方案,限期予以解決,加快臨時用地返還復墾和退還進度。加快臨時用地超期問題處理力度,對超期的3333.33公頃臨時用地,協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到現場逐地塊排查,明確承擔超期補償資金單位,并以會議紀要形式予以確認,在超期補償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下,協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及時預撥6000萬元,保證了超期補償費的兌付,維護了群眾利益。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南水北調總干渠1.36萬公頃臨時用地,已返還10433.33公頃;縣級征遷機構復墾2706.67公頃,已退還群眾7726.67公頃。
永久用地手續辦理。截至2014年底,穿黃工程、安陽段、新鄉試驗段、南陽試驗段工程永久用地手續已經國土資源部批準,批準面積884.38公頃。其他渠段永久用地手續辦理工作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申請表、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批復文件、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文件、初步設計批準文件、項目法人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用地未批先用情況的說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備案表及審查意見、征地告知確認聽證有關材料、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建設用地勘測定界圖、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對社保安置的審核意見10個報件,需各級征遷機構辦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
征遷安置驗收。南水北調總干渠征遷專項驗收的各項基礎性工作已全部完成,成立了省級征遷安置驗收委員會,印發了《關于做好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完工階段征遷安置驗收工作的通知》和《南水北調總干渠征遷安置驗收實施細則》。2014年1月,完成了穿黃工程、安陽段、新鄉試驗段、南陽試驗段4個單元的縣級自驗工作。根據4個單元縣級自驗出現的問題,針對河南省新增投資尚未批復、資金決算無法編制的情況,省政府移民辦就有關驗收問題專題請示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根據回復意見,印發了《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完工階段征遷專項驗收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市縣征遷機構盡快開展縣級自驗、市級驗收的基礎驗收工作。各地按照有關要求,開展專項遷建、檔案驗收及階段基礎性工作,待征遷工作基本完成后,全面開展征遷專項驗收工作。
【黃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征遷】按照與河南黃河河務局商定的意見,黃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設永久用地征遷工作由河南省政府移民辦負責組織實施,2012年8月開始啟動,涉及開封市 (蘭考縣)、新鄉市 (封丘縣、長垣縣)、焦作市 (武陟縣)和濮陽市 (濮陽縣、范縣、臺前縣)4市7縣。按照實施規劃,工程建設永久征地395.39公頃,搬遷人口 448戶 2010人,拆遷房屋面積72301.74平方米;征地影響各類樹木385469株,墳墓4039座,農副業設施27處;涉及農村工商企業14處,文教衛設施6處;影響專業項目有道路23.31千米,各類電力線路34.68千米,通訊光纜49.62千米,渠道24.46千米;征遷安置總投資44240.28萬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已累計下達黃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征遷資金 41548.85萬元,其中2014年下達征遷資金1245.73萬元。永久用地征遷工作已全部完成,累計移交建設用地395.39公頃,448戶2010名搬遷群眾已全部遷入新居,并得到妥善安置。遷建濮陽縣習城鄉政府等事業單位6處、農副業設施27處、農村工商企業14處。專項設施遷建已經完成或隨工程建設逐步遷建,確保了工程順利建設。
【已建水庫移民】完成了大中型水庫移民人口后期扶持年度審核工作。核定2014年度全省農村移民人口161.88萬人;完成了2014年度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每人每年600元直補資金的發放工作,共計97130.52萬元。全年下達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結余資金62025萬元和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4694.37萬元的項目扶持資金,有力支持了移民項目發展。完成了2014年度省政府確定的全省水庫移民重點民生工程項目500個,涉及13個省轄市2個省直管縣,完成投資25753.25萬元,受益人口870696人。完成了2012年度全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情況監測評估工作,重點督導了全省16個省轄市84個移民縣 (市、區)的后期扶持項目實施工作,配合水利部移民局完成了對平頂山市葉縣和南陽市方城縣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情況的稽察工作,確保了移民項目建設質量。
根據全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際聯席會議安排,2014年開始在全國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幫扶已納入后期扶持范圍且生產生活存在特殊困難的部分農村移民。河南省按照“突出重點、先行試點、逐年解決”的思路,制訂了第一批移民避險解困試點方案,并上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得以批復,涉及信陽市商城、羅山、光山,三門峽市靈寶,鶴壁市淇縣,南陽市南召、淅川,平頂山市魯山和鄭州市滎陽、新密共6個市10個縣 (市)的4507戶、14127人,連帶隨遷人口4949人,共19076人??偼顿Y72330萬元,其中,國家補助28254萬元,省級財政補助34145萬元,其他渠道投資9931萬元。8月15日,省政府在鄭州召開全省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啟動會議,安排部署全省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第一批試點縣已完成安置點的地質勘測評估、土地審批及建設規劃等手續,房屋建設工作有序推進。9月,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水利部印發的《關于繼續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全省第二批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涉及鄭州、平頂山、許昌、三門峽、安陽和南陽6個省轄市10個縣14個移民村,總人口19662人,第二批試點方案編制工作已經完成,并上報國家有關部委,待批復后實施。
完成了陸渾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方案技施設計報告,總投資31734萬元,資金已全部到位,移民安置社區崇都小區房屋建設已封頂,高都小區4棟居民樓施工已完成90%。小浪底水庫庫周地質災害影響處理項目建議書通過水利部水規總院評審,進入立項程序,項目涉及庫周3市4縣2.3萬人。下達小浪底水庫、西霞院水庫和燕山水庫移民專項資金2460萬元,批復項目101個,解決了移民安置點數十年來村內道路、農田水利等年久失修問題,為庫區10.01萬移民群眾發展生產創造了條件。完成了小浪底庫區孟津縣下溝村居住在275米蓄水線下的27戶126人搬遷安置工作。妥善處理了小浪底水庫孟州市移民徐某某工礦補償多年積案。完成了河口村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工作。
【在建水利工程移民】出山店水庫征地移民初設報告通過了水利部水規總院審查,地類認定、附屬物補償標準和移民安置點用地等問題已經落實;工程導流明渠建設用地已經移交;省政府移民辦與出山店水庫建設管理局簽訂了出山店水庫征地移民安置投資包干臨時協議書,并據此向信陽市出山店水庫移民局預撥6000萬元征地移民資金。完成了前坪水庫項目建議書階段征地移民安置前期工作,項目建議書已通過水利部審批。盤石頭水庫第三期移民工作,完成了南海移民社區68棟28萬平方米房屋的建設任務,碾莊和巖上兩個移民村1000多人已分房到戶,進入組織搬遷階段。三門峽大石澗水庫、商丘市明月湖引黃調蓄水庫、開封市黑崗口引黃調蓄水庫、浚縣紫金湖水庫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大綱和規劃通過評審。《南陽市天池抽水蓄能電站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補充報告》通過評審。
【移民村強村富民戰略實施】 2014年,省政府移民辦在全省移民村全面實施“強村富民”戰略,全力推進移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安居樂業,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穩定、生態美麗的移民新村,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2014年9月19日,省政府移民辦在南陽市社旗縣召開全省移民強村富民現場觀摩會 (張亞洲 攝)
省政府移民辦印發了《河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強村富民”規劃編制指導意見》和《河南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強村富民”規劃編制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各地都委托了有資質的單位,開展“強村富民”規劃編制工作。編制完成了1200多個移民村發展規劃,為移民發展奠定了基礎。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形成了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特別是中牟縣北溝石井村、淅川縣樺櫟扒村、社旗縣淅丹村的養殖業,輝縣市倉房村的香菇種植、侯家坡村的食品加工業,社旗縣寇樓村的地毯加工業,襄城縣張莊村、三門峽市湖濱區東坡村的無公害蔬菜及孟津縣妯娌村的愛宕梨種植業等一大批特色產業粗具規模。丹江口庫區移民人均收入已由搬遷前的4200元達到8400多元,高的已經突破萬元;老庫區移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部分移民村群眾收入已超過當地群眾,三門峽市湖濱區建房村戶均收入達到4萬~5萬元,最多的家庭年收入達10余萬元。
集體經濟堅持資金扶持和項目扶持相結合,實行“扶持資金項目化,項目資產集體化,集體收益全民化”,讓移民廣泛參與資產經營,推進共同致富,切實走出一條發展現代農業的強村富民之路。全省移民村引進或成立各類新型經營主體650多個,形成了600多個初具規模的特色產業,已有40多個移民村集體收入超過20萬元,20多個移民村超過50萬元,個別移民村已突破100萬元,最高的達200多萬元。村集體收入主要用于村級公共事務管理、公益事業支出等,條件較好的村年終已經開始向群眾分紅,讓每個移民都能享受到“強村富民”帶來的豐碩成果。
【移民村社會治理創新】全省移民村村務民主管理、經濟組織管理、公共服務管理創新工作深入推進,“兩委”(支委、村委)主導、“三會”(民主議事會、民主監事會、民事調解委員會)協調、群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村級新型社會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全省有1200多個移民村建立了“三會”組織,擁有成員1.4萬余人,商議移民村重大事項3000多項 (次),調解民事糾紛、化解矛盾問題930多個,村級治理逐步邁上了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良性發展路子。經濟組織快速發展,全省移民村共成立工業公司、農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等各類經濟服務組織650多個,在產供銷方面發揮了龍頭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移民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公共服務不斷完善,全省移民村共建立物業公司及便民服務中心近300個,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文體協會等群眾組織800多個,妥善解決了移民村基礎和公益設施維護、衛生管理、水費收繳、綠化養護、村務辦理等問題,方便了移民生活,營造了和諧文明新風。
【移民資金管理】截至2014年12月31日,省政府移民辦共收到上級撥款328461.38萬元,其中,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資金58000萬元,南水北調干線征遷資金259971.38萬元 (其中,11月到位19.2億元),黃河下游防洪工程征遷資金2490萬元,出山店水庫移民資金 8000萬元。共撥(支)移民 (征遷)資金158464.74萬元,其中,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資金29936.84萬元,南水北調干線征遷資金108088.9萬元,南水北調陶岔渠首征遷資金1512萬元,河口村移民資金2493萬元,黃河下游防洪工程征遷資金2140萬元,小浪底移民資金8294萬元,出山店水庫移民資金6000萬元。同時,通過省財政下達2014年度后扶資金176519.89萬元,其中,直補資金97130.52萬元,大中型水庫后期扶持結余資金62025萬元、庫區基金4694.37萬元,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2億元,專項工作補助經費670萬元。
全年共接受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對河南省2013年度南水北調移民征遷資金的審計、財政部駐河南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對黃河下游防洪工程的檢查、國家審計署駐鄭辦對南水北調耕地開墾費等事項的延伸審計、國調辦對南水北調中線干線河南段征遷項目實施情況的專項審計調查、省審計廳對河口村水庫移民資金審計、西霞院水庫移民資金審計、省移民辦機關財務收支審計7次審計檢查,對嚴明財經紀律、規范資金使用管理起到積極作用。同時,省政府移民辦還對省內南水北調9市20縣開展資金管理督導工作,并督導小浪底水庫、西霞院水庫、燕山水庫存量移民資金加快組織實施。經過督導,有4億多元用于移民村強村富民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指導全省移民征遷機構及時、準確完成年度移民征遷項目會計核算業務,完整反映投資情況。完成各直管縣移民征遷項目投資計劃與資金分割有關工作。完成移民系統各移民征遷項目2013年度財務決算匯總編報工作,并對在建移民項目2013年度財務決算進行批復。分析機關財務2014年度經費收支核算情況。按照河南省財政廳有關要求,完成省政府移民辦本級2015年經費預算的編制匯總和上報工作。

2014年11月,以河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為題材的大型豫劇現代戲《家園》在省內巡演 (張亞洲 攝)
【信息宣傳】積極開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迎通水宣傳工作,會同河南省文化廳組織河南豫劇院,創排了以河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為題材的大型豫劇現代戲《家園》,共在省內巡回演出13場,并在北京匯報演出。配合八一電影制片廠完成了南水北調題材電影《天河》,2014年10月29日在京舉行首映式,并在全國公演。配合中央電視臺完成了8集文獻紀錄片《水脈》,在央視多個頻道連續播出。配合中央電視臺拍攝了以河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為主題的大型紀錄片《生命之河》,進入后期制作階段。利用主流媒體做好宣傳工作,圍繞征地移民工作中重要節點、重大部署,發揮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網絡等主要媒體的宣傳作用,對全省征地移民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尤其是創新移民村 (社區)社會治理和“強村富民”工作,中央電視臺、《中國南水北調報》以及《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推出了30多篇富有影響力的宣傳作品,成為了河南移民工作的名片。及時向省委、省政府信息處,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水利部移民局以及廳辦公室上報領導政務活動、工作動態等信息,全年共為上級部門及各類新聞媒體提供政務信息和新聞稿件50多件。利用本系統的宣傳工具搞好宣傳,共編發移民工作簡報38期,《河南移民》???期,在“河南省水利工程移民網”發布移民工作動態及各類信息1200多條,圖片150余幅,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移民信訪】進一步完善信訪穩定機制,在全省移民系統實行信訪專報制度,每周對赴京到省上訪案件以及地市矛盾排查化解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對每期督辦案件都明確了責任單位、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要求按期辦結;對未按期辦結的,下發了8期移民信訪問題處理督辦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進入常態化,在全省征地移民系統先后組織開展了征地移民信訪問題“回頭看”、矛盾問題和信訪積案排查化解及專項督導月活動,對影響征地移民大局穩定的隱患進行了全方位、拉網式排查,共排查各類矛盾問題1270件,化解率達95%以上。做好移民信訪來訪接待工作,按照國家《信訪條例》,教育引導來訪群眾采取合法、理性方式,到指定地點、按規定程序反映問題,促進了信訪秩序明顯好轉。全年共接待移民來訪 129批 (次)、382人 (次),較2013年分別下降34%、28%,信訪案件辦結率達到97%以上。
(邱型群 趙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