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
【概況】2014年,緊緊圍繞省、市水利工作安排部署,積極謀劃,創新機制,狠抓落實,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市水利事業呈現出好的發展趨勢和態勢。全年共爭取省級以上資金1.4億元,同比增長29.6%;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666.67公頃,占目標的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48平方千米,占目標的102%;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300萬元,占目標的100%;解決6.35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占目標的159%;水產品產量達到1250萬公斤,比上年增加3.3%;工農渠北干渠修復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南水北調工程鶴壁段建成通水;平安建設、信訪穩定、安全生產、水產品安全等工作均按要求圓滿完成任務;共獲得市級以上先進集體榮譽7項。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緊緊抓好國家加大水利投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機遇,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協調、全面推進,切實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4個,總投資1.01億元,其中浚縣浚內河城區段河道治理工程完工,淇縣思德河高村鎮段、山城區湯河城區段、鶴山區羑河南街村至東馬駒河村段3個河道治理工程按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建設任務。積極推進11個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工程總投資2547萬元,其中淇縣大李莊節制閘除險加固工程完工;淇縣柳林、青羊口、金牛嶺等10座水庫均按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建設任務。
【農村水利】堅持民生優先的原則,突出抓好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水利問題。實施完成2014年市十項重點民生工程之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資2726萬元,建設飲水安全工程93處,解決了浚縣、淇縣2個縣9個鄉 (鎮、街道)26個行政村、1個農場、77所學校4.1132萬農村居民及2.2329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同時,認真落實范修芳市長批示精神,解決了淇縣、淇濱區、鶴山區6個鄉鎮9個村4240人的吃水問題。以“紅旗渠精神杯”競賽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實施完成淇縣2013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 (高效節水灌溉試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806.52萬元,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08.33公頃。通過競爭立項,10月份浚縣被省水利廳、財政廳確定為第六批小農水重點縣,總投資8796萬元,分3年實施。截至2014年底,全市節水灌溉面積達到6.87萬公頃,占基本農田面積9.2萬公頃的75%;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8.92萬公頃,占基本農田面積9.2萬公頃的97%,比全省73%高出24個百分點。同時,配套《鶴壁市高標準糧田田間工程建設標準》,起草《鶴壁市高標準糧田田間工程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高標準糧田田間工程建設和管理。
【生態水利】以淇河為龍頭,以山丘區小流域為單元,以發展生態文明和建設秀美山川為目標,集中連片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完成淇濱區淇河項目區2013年度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淇縣朝陽項目區2013年度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48平方千米;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淇縣朝陽項目區2014年度項目完成招投標工作。抓好水土保持示范園創建工作,4月份淇濱區地幔窗口高效農業生態園、鶴山區東興園林生態園被命名為省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積極開展淇河生態保護建設工作,開展了淇河春季禁漁活動和漁政執法專項行動,實施了淇河鯽魚人工增殖放流,取得良好的生態、社會效果。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有條不紊推進,編制了《鶴壁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5月份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6月份通過省水利廳專家審查,并經市政府批準實施。
【防汛抗旱】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搶大險,認真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責任制,采取加強防汛搶險隊伍建設、落實防汛物資儲備、加強重點部位防汛檢查、加強防汛值班、完善山洪災害防治預警體系建設等7項措施,確保了全市安全度汛。夏播時期至8月初發生了旱情,6月1日至8月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只有106毫米,比歷史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223.9毫米減少5成多,且氣溫高、蒸發量大,呈現嚴重的干旱氣象。旱情主要發生在市西部山區和火龍崗白寺鄉、屯子鎮一帶。據7月28日統計,淇河上游來水量偏小,共產主義渠斷流,全市38座大中小型水庫中有28座小水庫干涸,大部分坑塘干枯無水,地下水位下降,全市2.44萬眼機井中有3132眼機井出水不足,有的甚至出現吊泵現象。受旱面積達29133.33公頃,其中輕旱 19166.67公頃、重旱9866.67公頃,因旱造成臨時飲水困難5.68萬人。面對嚴峻旱情,鶴壁市迅速貫徹落實市委書記魏小東等領導批示,立即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加強指導、督導、引導,加大投入,科學調度水資源,充分發揮抗旱服務組織骨干作用和水利工程減災效益,全力抗旱。為加強抗旱工作,省財政廳、省水利廳于7月17日、29日下撥鶴壁市抗旱資金共計370萬元,其中省下撥抗旱資金130萬元后,市財政安排了130萬元,縣區、鄉鎮財政也安排資金450萬元,省、市、縣區、鄉鎮四級財政共投入950萬元,主要用于解決群眾吃水困難和旱情較重地區的秋作物灌溉。據8月6日統計,全市日最高出動抗旱人數3.05萬人次,日最高行動機電井9000眼、提灌站28處,日最高投入抗旱設備1萬臺 (套),機動運水車18輛,累計投入抗旱資金3037萬元,抗旱用電5412萬千瓦時,抗旱用油100.8公斤,解決1.8萬人臨時吃水困難,澆灌面積21.07萬公頃次,把旱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為實現大旱之年糧食十一連增奠定了基礎。

6月10日,鶴壁市召開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會議
【水政水資源管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鶴壁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并以鶴政辦〔2014〕22號印發實施;編制完成《鶴壁市水資源管理指標方案》,將省政府下達鶴壁市的“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細化到各縣區進行嚴格考核。在省政府組織的首次考核中,鶴壁市考核等級為良好,在18個省轄市中排名第8位。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在第22個“世界水日”、第二十七屆“中國水周”期間,突出“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這一主題,深入開展宣傳紀念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市民的節水意識。以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工業水循環利用和中水利用技術、居民生活節水器具為重點,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0,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97萬公斤,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2.16%,城市節水器具普及率70.8%。
【南水北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總體進展位于全省前列。一是中線工程鶴壁段建成通水,各項指標運行安全平穩。截至年底,累計完成征遷安置投資6.20億元,為規劃額的124%;完成工程投資16.70億元,為合同額的154%。二是配套工程建設及靜水壓試驗全面完成,具備通水條件。截至年底,累計完成管道鋪設60千米,占總長的100%;累計完成投資9.04億元,其中完成建安投資6.37億元,占合同投資的104%。

7月3日,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鄂竟平到鶴壁市調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防汛工作
【水利改革】全市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工作正式啟動,制定《鶴壁市深化水利改革總體實施方案》,成立深化水利改革領導小組和12個專項小組,確定了第一批改革事項41項。啟動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完成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開展了改革示范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所有權確權登記工作。
【工農渠管理】根據2013年5月市長辦公會議精神,對工農渠北干渠進行了修復改造。工程起點位于南荒管理站,終點位于勝利提灌站,全長4043米,并被列為2014年市十項重點民生工程之一,主要用于解決姬家山工業園區工業用水和鶴山區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工程總投資310萬元,2013年12月底開工建設,2014年8月份竣工通水,完成渠道清淤4043米、明渠襯砌防滲725米,新建渡槽1座。按照“一生活、二工業、三農業”的供水原則,切實加強工程維修、養護和供水管理,為重點企業和城鄉生活生產用水搞好供水服務。全年供水量5261萬立方米,其中工業供水量2953萬立方米,生活供水量1808萬立方米,農業及灌庫供水量500萬立方米。
(秦光萍 畢晶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