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陽


中國汽車召回從無到有,走過11年,召回數量在不斷上升,慢慢接近國際水平。
2015年是中國汽車召回制造實施的第11個年頭。許多聲音紛紛從正面的角度肯定了召回制度,認為中國汽車召回從無到有,歷經坎坷走過11年,召回數量在不斷上升,慢慢接近國際水平。而“標準排名”在肯定進步的同時,獨立統計了相對完整的公開數據,卻發現其間諸多離奇。
自主品牌質量高于合資品牌?
簡單從召回數量上看,上海通用在2013年12月30日所召回的別克凱越和雪佛蘭新賽歐涉及數量最多,為124.25萬輛,二至五名分別為2011年廣汽本田召回75.65萬元雅閣和奧德賽;2012年廣汽豐田召回70.68萬輛凱美瑞、凱美瑞混合動力、雅力士和漢蘭達;2013年普利司通召回47.18萬條普利司通和風馳通輪胎;2012年東風本田召回46萬輛思域、思威。從涉及車輛最多的20次召回中可以看到,除一次輪胎企業召回外,車企19次的大規模召回中,日系車召回次數最多,共11次;德系4次,美系3次;國產自主品牌1次。
為了更全面地看問題,我們擴大了統計范圍,結果發現:10年間,國產自主品牌共召回74次,占全部召回次數的10.88%;涉及問題車輛151.2萬輛,占全部召回車輛的8.66%。——無論從召回次數還是召回數量看,都說明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的質量好于跨國汽車的進口汽車和合資汽車。
召回率:中國車比奔馳強一倍
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我國共計進行汽車召回793次,召回汽車1688.5萬輛。“標準排名”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從2004年6月18日至2014年9月30日,車企(含外資)在中國市場共發布召回公告680次(含輪胎企業、客車、特種車輛),共涉及車輛1746.23萬輛。
這一數據與官方公布的結果略有出入,但不影響我們做整體比較。我們發現,雖然中國的召回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對比美國成熟市場數量,差距還是太大:已連續5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和汽車市場的中國,居然10年的召回數量還不及美國1年數量(2010年美國汽車市場共有約1800萬輛汽車被召回)“標準排名”還發現,國內車企主動性召回次數很少,幾乎所有合資車企都是因為國外原型車發布召回公布,被動性的跟隨外資車企在國內發布召回公告。而由于國內消費者投訴所引發的召回案例,10年來也是幾乎為零。
海外車企發布數量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輛汽車召回公告時,往往附加一句“不涉及中國市場”。——難道賣往中國的汽車(包括與中國企業合資生產的汽車)要比賣往美國的汽車質量更好?也許吧,對于汽車質量好壞,我們并非專業人士不好評判。但仔細對比國內外汽車召回數量,你會很容易下判斷。
iSeeCars.com網站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數據為基礎,統計了從1985年到2014年這30年間,15家主流車企在美國累計召回輛,然后對比1980年到2013年的銷量,得到召回率。
以按比例召回頻度最低的梅賽德斯—奔馳為例,該車企1985年至2014年在美國累計召回了210萬輛汽車,1980年至2013年在美國累計銷售了750萬輛汽車,兩個數字的比值0.28即為召回率,表示每售出一百輛奔馳車,將召回28輛汽車。
用相同方法對比10年來中國汽車召回率,2000年至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汽車13981.07萬輛,2004年至2014年共召回1746.23萬輛,召回率為12.49%,即每銷售100輛汽車,將召回13輛。 也就是說,從召回率看,中國車(在中國銷售的所有汽車,也包括奔馳)的質量比奔馳好上一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