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麗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沈陽 110041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已經成為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區,接近10%的人群攜帶率已經成為嚴重的公共社會問題[1]。針對乙型肝炎的測定,目前臨床上方法較多,如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膠體金免疫法、微粒子酶聯免疫法(MEIA)以及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等(TRFIA)等[2]。目前我國針對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的測定大多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此種方法雖能對乙肝血清學病毒標志物進行定性分析,但其敏感度較差,且針對前帶現象不能較好的分析,容易導致鉤狀效應的發生[3],同時在標本保持、運送以及檢測過程中容易受到交叉污染而影響檢查結果[4]。關鍵是該方法不能有效的對乙肝病毒標志物行動態分析,而對于較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標志物亦存在漏檢可能[5]。故本研究主要探討MEIA在乙肝五項測定中的應用價值,并與常規ELISA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6月確診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院復查進行乙肝兩對半測定復查患者20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100例,其中觀察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18~50歲,平均(32.1±5.6)歲,病程1~ 20年,平均(5.5±0.6)年;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18~51歲,平均(32.3±5.4)歲,病程 1~ 20年,平均(5.4±0.6)年,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儀器與試劑 酶標儀使用BIOTEXELX-800型,洗板機使用anthosfluid型;化學發光全自動化分析儀使用美國AXSYMABBoTT型;ELISA法使用乙肝兩對半試劑盒由廈門新創公司提供(10910148)。EIA法使用美國AXSYM原裝配套試劑。
1.2.2 EIA法原理及操作步驟 將包被抗體置入塑料微珠試劑內,加入標本液,37℃溫箱培育并加入堿性磷酸酶標記抗體,之后將其轉移至玻璃纖維柱內,洗滌,洗脫后,加入熒光底物—4-甲基傘型酮磷酸鹽,365nm偏光照射產生熒光,采用速率法檢測熒光強度,并通過處理軟件轉換計量資料。其中HBsAg、HBsAb和HBeAg測定分別采用雙抗夾心法,并以樣本熒光速率值與cut-off熒光速率比值轉換值表示,而HBcAb與HBeAb測定則使用競爭法,以樣本熒光速率值轉換值表示,單位均為mIU/mL。
1.2.3 ELISA法 所有操作均嚴格說明書進行,采用試劑盒所示陰性對照為吸光度值(A),將其2.1倍設定為臨界值(CO),提高樣品吸光度值與臨界值比值,判斷陰性與陽性結果。
1.2.4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組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觀察組采用MEIA法測定,對照組則使用ELISA法測定,比較兩組患者測定陽性率,并統計兩組操作時間,得出結果時間。
應用SPSS13.0進行,計量資料以(x±s)表示 ,兩組間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測定HBsAg、HBcAb和HBeAb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測定HBsAb和HBeAg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測定陽性率比較[n(%)]
觀察組操作時間和得出結果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操作時間得出結果時間比較(± s,min)

表2 兩組操作時間得出結果時間比較(± s,min)
組別 操作時間 得出結果時間觀察組 6.5±3.2 60.5±2.8對照組 8.9±3.6 120.5±10.5 t 4.983 55.213 P 0.000 0.000
ELISA法作為目前臨床最常用的一種測定HBV血清標志物的方法,已經得到臨床廣泛應用,但因生產該試劑尤其是包被基因片段的廠家不一[6],各有差異,同時其無統一操作流程可循,加之該方法不容忽視的漏診率以及操作繁瑣性、無法避免的污染因素等而限制其臨床應用。同時傳統的ELISA法測定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標志物僅能達到定性目的,即可對陰性與陽性結果做出判斷,但未能實現患者體內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血清濃度,對臨床治療的指導意義有限[7]。MEIA法其臨床檢測時間顯著縮短,并且能針對單個標準進行測定,操作系統封閉性強,有效減少了操作過程中引起的交叉污染[8]。
本研究觀察組測定HBsAg、HBcAb和HBeAb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采用的MEIA法,作為一種定量測定方法,其能較為準確的反映患者血清內病毒標志物的水平,從而間接的反映機體乙肝病毒DNA復制情況及活躍度,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9]。其主要通過過氧化物酶標記抗原為底物,采用塑料小孔管載體,通過魯米諾為發光劑聯合發光增強劑增敏和穩定作用的一種化學發光酶聯免疫法[10]。其作為發光酶聯免疫技術,具有極強的生物素親力以及通過強化發光技術而提高臨床測定陽性率[11],而且所使用的固相載體,其顆粒小,表面積大,分布廣泛,有效的增加了反應面積[12],故本研究對照組的陽性診斷率升高。同時本組臨床測定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可以進行獨立標本測定,其原因可能與MEIA法所用儀器自動化程度較高,提取后可將檢測自動完成有關,故MEIA法從而更好的提高了臨床實用性。MEIA法已經成為目前臨床測定乙肝病毒標志物的“金指標”,但其價格昂貴,尤其是針對經濟條件較差地區以及基層醫院,不易普及。故通過本組研究建議,MEIA法測定乙肝兩對半能在定量指標上診斷,其診斷率高,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前提下,推廣使用。
[1]朱平,金兆清.乙肝血清5項指標特殊組合模式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1,32(2):145-146.
[2]肖春紅,喻海忠.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標志物3種測定方法的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3):4185-4187.
[3]王照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學發光法數據的變化規律分析 [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9):2526-2528.
[4]王曉玲,王志剛.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不同檢測方法的結果分析 [J].中國中醫藥,2011,9(3):192-193.
[5]鄧衛武.商品化試劑盒檢測乙肝表面抗體檢測結果差異性分析 [J].現代醫院,2012,12(4):38-41.
[6]吳子安,徐寧,邱智詠,等.乙肝表面抗原ELISA試劑盒檢測灰區的探討[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0):1679-1682.
[7]王彬.微粒子酶聯免疫分析技術檢測乙肝兩對半的表現模式分析 [J].現代醫院,2014,14(3):60-62.
[8]林梅雙,吳曉蔓.磁珠濃縮法在低濃度HBsAg檢測中的應用 [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07-309.
[9]楊笑瓊,何海洪,楊秀珠,等.ELSIA法和MEAI法測定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比較研究[J].北方藥學,2014,11(2):16-17.
[10]馮剛,陳寰.兩種方法檢測乙肝表面標志物的結果比較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4):115-116.
[11]溫洪周,黃震,束振華.乙肝“兩對半”檢驗模式變遷分析[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263-265.
[12]吳阿陽,陳忠進.酶聯免疫吸附法和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在檢測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