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夜
鋪滿綠葉的紅磚墻,郁郁蔥蔥的鄉間小道,偶爾路過一兩只鴨、鵝。在這樣一個寂靜的世界里,聚集了十幾個做手工的人,他們安守院落,做活計、曬太陽、修柵欄、劈木柴……不爭、不顯、不露。
這里,是大李村,如果不是有人帶路,很難相信武漢城郊還有這樣一個好去處。看了看地圖,就在武漢東湖植物園旁邊,被東湖三面包圍,果然是個好地方。
道無形 不逐利
知道大李村“秘密”的人不多,這里既非古鎮,風景也談不上多優美,所以很難想象,這些手藝人為什么會把工作室安在這些老舊的磚房里。
已經沒人知道第一個來大李村的手藝人是誰,據說是個皮匠,他在這里租了間房,整天叮叮當當敲打不停,后來又神秘地消失了。
此后,手藝人陸續而來,租房留居。他們過得愜意,大都很隨性。耿士超的“美來農夫廚房”便是自己吃什么,就給來人做什么。“10人以下自己做;超過10人不到20人,我請人幫忙;20人以上的,對不起,恕不接待。”留著花白絡腮胡的他語氣強硬,顯然沒有商量的余地。開飯前,孩子們可以去院中玩沙子、蕩秋千,大人可以到工坊里體驗木工。“賺錢夠用就好,關鍵要自在。”每天他都睡到自然醒,早飯和午飯一并解決。下午到植物園里撿樹枝或是打理門前的小院,小日子很是過得。
旁邊那一排整齊的平房,黃墻紅瓦。墻壁被涂鴉成藍底金黃的向日葵,兩扇木框窗戶恰好當做向日葵的花心,屋里不時傳出卡布奇諾的甜香。這是笑靈的道無形手工館。走進去,她正在屋外修剪樹枝。“我不是道無形的創始人。”她說,“依輝才是。”那個85后小伙,原本有個宏大的計劃:聚集手工藝者在這,腳踏實地在土地上勞作,過自給自足的生活,可惜年初因病去世。做瑜伽老師的笑靈便接過來,繼續傳遞依輝“道無形”的理念,不逐利,享受人與自然契合的狀態。手工館可以做烘焙、制皮具、做砧板和筷子,有人的時候她就教人做,沒人就自己做。“反正有的是時間。”
靜中求藝
“像這樣的手藝人,還可以多來一些。”村民王大爺說,如今,村民大都搬走了,空房很多。年輕的手藝人到來后,給村子增添了不少活力。“他們個個都會手藝,人也實在。”空閑時,村民也會跟著學學手藝,打麻將的比以前少多了。
和善的村民,安寧的環境,都是手藝人夢寐以求的,越南小伙阮延俊就是看中這些,才留了下來。他租的是一棟三層別墅,名為“南天坊”,銅釘木門、紅色拱橋、竹子簾門、一把把古琴,雕刻著古琴譜的書法墻,讓這座荒廢了10年的房子顯得文氣十足。
在這里,阮延俊主要制作斫琴。自從4年前迷上古琴,他便四處尋訪名師,悉心學習。他遵從最原生態的古琴制法,上生漆、涂鹿角霜、麻布裹密、調音等,經過十幾道工序,每把琴制作時間都長達兩年。“白天制琴,晚上練琴,除了喝茶、看書,我也沒有別的愛好。”說罷,他坐到琴前,十指輕撫,一曲古色古香的《神人暢》悠揚而出。
大李村旁邊就是東湖植物園,難免會有人誤入,可知道大李村的人依舊不多,只有非常喜歡手藝的人才會尋來。“到這的人,都是專程來享受這份靜謐的。”指舞線工作室的王銀說,不過興沖沖找來卻撲個空的情況也常見。村里風景普通,周邊卻像世外桃源,無論往那邊走都是東湖,手藝人或許串門去了,或許散步去了……“我們都很喜歡這里原生態的環境,在山水之間放空自己,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正是一直追求的生活。”
有時候,手藝人也會聚在一起,或請教音律、或切磋棋藝,或共同創作一件陶藝品。不過,既然逃離了城市的喧囂,更多的時候他們還是“想要靜靜”,或者安安心心地創作,靜待著,享受躲起來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