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蕓
【摘 要】工作過程導向課程來自職業行動領域里的工作過程,即從職業典型工作過程確定職業實際工作任務,歸并成教學工作任務,最終轉化為職業教育教學任務。它是一個從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最終到學習情景的過程。本文主要分析了數控專業的發展現狀,及開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項目教學的意義以及實施的要點。
【關鍵詞】數控專業 ?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 ? ? ?項目教學
隨著國家制造業信息化改造的推進,以數控技術為代表的現代加工手段在企業逐漸普及,操作維護數控設備的技能人才短缺已成為一個實事。職業學校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應把數控技術作為一個品牌專業來建設。
一、現行中職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上海市各中職學校在市教委的統一領導下,借鑒國際先進課程模式的理論和方法,在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和課程結構模塊化、課程內容綜合化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是,傳統學科型課程模式仍然沒有根本改變,課程內容與職業實踐相脫節的現象依然存在,符合技能型職業人才成長的課程體系仍然未能形成,難以彰顯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特色。同時,傳統學科型課程模式不能適應職業學校的學生特點,使學生走進職業學校后依然不能擺脫“厭學”和“失敗”的陰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模式在數控專業教學中的作用
1. 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被動地接受知識和技能,自我學習空間空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以建構主義的學習原則為基礎,不把學習簡單地理解為從教師到學生的知識傳遞,而把知識的獲得視為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教師不再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者,而是更多的作為教學的咨詢者和課堂教學的主持者,教學的重心由傳統的教師教轉向了學生的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獨立或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從信息的收集、工作計劃的制訂到工作任務的實施以及對工作成果的評價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知識。
2. 有利于促進建設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
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是關鍵。在理想課程與現實課程之間,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的成長。職業學校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按照行動導向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的能力,還應具備很強的職業實踐能力。而就我國目前職業學校的師資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是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職業學校任教,沒有企業實踐經歷。盡管近年來政府和學校在此方面制定政策,鼓勵教師到企業鍛煉,但與行動導向教學對教師職業實踐能力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同時,我國的職業學校教師絕大多數接受的是學科課程模式教育,對行動導向的教學基本上還停留在理念層面,實踐層面還比較生疏。因此,營造一個好的教學環境,邀請本專業領域的企業和行業專家,要求他們以崗位工作為出發點,闡述在崗位上做哪些工作,怎么做這些工作,專業教師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項工作的過程及內容,以及各項工作的重要程度、難易程度及相互關聯程度。這些對教師的自身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使我們的專業教師真正成為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雙具備的“雙師型”教師。
3. 有利于加強數控應用技術實訓基地建設
實施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就必然要求在真實或模擬仿真的工作情境中開展職業教育教學活動,因此,實訓基地建設對課程改革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近幾年來,國家加大對職業學校實訓基地的投資力度,提升了實訓基地的裝備水平。與此同時,學校要通過校企合作,加強與課程相配套的真實或模擬仿真的工作情境建設,保證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實施,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模式的實施要點
1.明確任務
下達任務書,獲取相關信息、通過對項目的前期準備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2. 教學實施
通過實踐過程中的多人協作,鍛煉學生的溝通與協調能力以及團隊精神。
3.教學要求
貼近職業崗位要求,培養學生關注工作任務完成而不是關注知識記憶的習慣,并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
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有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企業評價等多種形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開動腦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專項技能水平、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現行中職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模式雖然能基本滿足企業對一線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根據企業用人情況的反饋以及學生畢業后實際從事的崗位分布來看,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在走上實習就業崗位時能較快地融入工作氛圍以及社會大環境中,如何能在專業培養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如何通過學校的培養使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適應企業本專業崗位要求,如何能在學生個人職業生涯發展中體現出學校職業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等等,都值得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參考文獻】
[1]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07(34).
[2]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